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257天。2020.11.05
1.软化语言。我想软化语言不仅是咨询师具备的技能,作为关系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有这个本事。会说话是一种能力,用软化语言与他人交流,呈现的是一种态度——尊重、平等、真诚、友好。软化语言将冷冰冰的文字赋予了温度、感情、色彩,所以听起来特别的舒服,愿意打开自己多说一点。生活中常常把天聊死或聊着聊着场就冷了,聊着聊着氛围尴尬了,其实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话太生硬、语气语调语音让听者别扭或不舒服,平等的聊天慢慢地变得有位介了,或者变成指导、说教了,又或者问好跑偏了,好像在挖人家的隐私,探询人家的八卦等。喜欢许维素老师的问话,听上去特别的舒服,既尊重来访者,又能让来访者放下防御多说点,还能引发让来访者深度的思考,这或许就是软化语言的魅力吧。所以,要习得软化语言,并将此变成语言习惯,首先有转化的意识,再尝试着去转化,后说出来给自己听,看看是否有不同,这样说和那样说,或者再换换顺序说,那个听着顺耳、舒服、悦心,慢慢地慢慢地就习惯了。
2.讲故事。故事具有教育性,隐喻性、多义性和文化性等等。我以为故事还有启发性,故事好处多多,但在咨询中不提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开导来访者,故事传递的是咨询师的观点,认为故事的道理、寓意是来访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是咨询师在显摆自己比来访者知道的多、能。且不说来访者是否认同“故事”的道理与自己当前的困境(问题、烦恼)是否关联,即使能够理解咨询师讲故事的心意,也不见得一下子就能转过弯。所以,故事不是不能讲,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氛围而已,把握时机,通过故事让来访者看到更多的视角,扩大其知觉和看问题的角度,或许对来访者不失是件好事。
3.控制。对于控制欲强的来访者,总是想尽办法拐弯抹角地控制咨询师,或者是挑战咨询设置,或占取绝对主动权等,比如延长咨询时间、提前来咨询室、让咨询师去家里咨询、让咨询师去说服某个人等,这时候,咨询师要分清是强势的要求,还是委婉的请求及尝试,又或者表象是邀请的伪装, 实在是为达到控制的目的而施的手段。有时候咨询师可能会处于两难之境,想起刘老师说“好说的往人上靠,不好说的往设置(行规)上推”,的确,不能轻易突破设置,一旦有了第一次,第二、第三也会紧跟其后的,没完没了的“成全”会很累的,之所以有设置,而且还那样设置,一定有其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