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锻炼方面,我能够做到长时期的坚持,比如站桩、跑步,还有hiit。这些习惯的坚持让我受益匪浅,身体状态以及心理情绪一天比一天好。
在发现自己每天不知不觉浪费掉许多时间之后,我就坚持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到现在将近一个月,确实觉得法喜充满。
买了不少的书,下载了更多的电子书,大多都是一时兴起,能够认真看完的少之又少,能够真正吸收就更少了。
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更好更快的阅读一本书,后来看了一篇文章讲得就比较好。
比如对于实用性的书,要带着问题去读。看一本书,首先自问要解决自己哪方面的问题。其次对书做一个全局的纵览,知道哪些要精读,哪些要略读,哪些可以略过。之后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怎么输出,把自己吸收到的东西用文字总结出来,能够给别人讲地明白。最后就是实践的过程,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能产生力量。要不然只能成为一个移动的书柜。
我一直要求家里的小孩子背诵《道德经》,但效果甚差。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用各种方法去诱导,一直到六年级,只要有机会就给她讲,她都听烦了。前几天她告诉我,天天背书看书有什么用,你看你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还天天都宅在家里,我可不想学你的样子。
小孩子的话可真是戳破了皇帝的新衣,于自己确实如此。表面上看学习了很多知识,也看了不少的书,但全然都是死的理论知识,不知道融会贯通,更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当今社会资讯爆发的社会,自媒体俨然成为这个时代靓丽的风景线。微博、公众号、头条和百家等众多媒体,都是展示能力和风采的平台。要写出有用有趣的文字,就要有平时的丰富积累和思考。对于自己这样一向缺少总结和思考的劣习,怎么能写出吸引读者的文章呢?
我从小就不会写文章,害怕写文章,每次作文课都是最害怕都头疼的事情,基本靠憋靠凑。阅读经典、背诵美文、练习写作,总是找不到感觉。怀着最美好的梦想,却要接受最无奈的现实。就比如现在,日更的计划总是断了又断,停了又停。
看过不少作家讲自己是如何创作的,或者一气呵成,或者也是像我一样半天都憋不出来一个字来,总是要等灵感的出现才行。说起灵感,那真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了。
白天的时候说起王羲之的故事,书圣一生的作品无数,唯属《兰亭集序》艺术成就最高,为什么?如果当时不是心情愉悦至极、身心处于醉而未醉的美妙状态,怎么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
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本来只是经营一家咖啡厅,就是在看完一场自己喜欢的精彩棒球比赛之后,突然就想动笔写一部小说。后来的《且听风吟》虽然是处女作,依然大受欢迎。
爱迪生同志曾经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你看勤奋很重要并且要多,灵感也很重要,虽然少但必不可少。
还是先勤奋起来吧,在死磕自己的时候愉悦心情,若是哪天喝了一点小酒,也能够灵感迸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