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办理完离职手续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轻松。
经过总监艾米的办公室前,我看到了她正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艾米对面低着头坐着的是琳达 。
琳达是我的大学同学。两年前,我与她一起进入这家公司实习。
透过玻璃,隐约传来艾米激动的语调,周围的同事则面无表情地处理着手里的工作,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或许,面对职场的PUA,他们都已习惯。

我毕业于上海的一所二本,学的是金融专业。
在周围很多同学还在疲于面试时,我和琳达已经开始忙碌的实习生涯。
我清楚的记得刚实习那几天,我和琳达经常被艾米骂哭。那时艾米已经是部门负责人,我们向她直接汇报。
后来从同事的口中,我们了解到艾米这个人极其不易相处,在我们之前,许多艾米的下属因为受不了艾米而选择离职。
为了补空缺,人事部特地选择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应届生。
毕竟是第一次实习,公司又是行业内很有潜力的公司,我和琳达互相鼓励着撑过了实习期,并且都签下正式合同。
我知道职场新人的路并不会是坦途,学姐和就业指导老师们也都有提起过关于职场新人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我给自己打足了气,准备冲入职场大展拳脚。
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撸起袖子好好干的热情,渐渐地磨灭在精神内耗中。
每一次,当我把努力收集的资料,经反复核算的数据交给艾米时,得到的反馈总是否定的。她总说信息不够全面,数据分析不够专业。
每次开方案甄选会,当我把精心准备的方案展示时,总是会被打压一番,即便是我的那个方案过选。
起初,我总是先自我反省,虚心地向前辈们、向资历较深的同事们请教,也利用下班时间不断地学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
但是这种否定,并没有因为工作能力的提升而停止。这基本已经成为了我向艾米汇报工作的主旋律。
虽然我知道,艾米针对的不是我,她对每个下属都如此。但是长时间身处于一个被否定的环境里,我感非常非常的压抑。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处于自我否定与怀疑之中,曾一度以为多年的学习白废了,自己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那段时间,只要一提起工作,我内心无比紧张,只要一坐在艾米对面,我心里就一阵发虚,心跳加快。
除了长期被否定外,我经常还会在节假日或下班前收到一些不可能马上就能完成的任务。

有一年国庆,我陪父母去三亚玩。下飞机打开手机时,我收到了二十条艾米的微信。
短短飞行的几个小时,从布置任务到催促回复到最后的指责,让我瞬间崩溃,真想立刻飞回去把辞职报告甩在她脸上。
这件事之后,去留问题便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琳达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每次当艾米训斥时,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我曾私下与她聊起,她却淡淡地说:
“不然能怎么样呢,辞职吗?天下的老板不都这样嘛,我们经验又不多,现在这份工作收入也不错,公司前景也很好。你看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
幸运的是,在一次校友会上,我把这一切向一位学姐吐槽时,她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PUA! 你待老板如初恋,老板虐你千百遍。对于这种打压,如果你总是忍气吞声,那对方只会乘胜追击。”
“你不要急于否定自我,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暂时把这些挫折看成磨砺自己能力的机会,等待合适的时机,换个环境去发展。”
自那天起,我更努力地工作,尽力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完美。另外一点就是,我开始在金融圈里慢慢地积累人脉。
以前我只知道傻傻地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偶然一次金融论坛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业内同行。
她比我大三岁,是一家业内标杆企业的部门主管。
每次和她聊天,我都能了解到行业内的一些新动向,她有独到的眼光与视角,每次都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她,我又认识了不少业内精英。
职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每一次圆桌会议里,每一次客户交流会中或者每一次茶话会中都可以让自己有新的感悟与收获。
我渐渐找回了自信。

当我把辞职报告放在艾米桌上时,我早已料到她会说出这句“像你这种资质,离开这里是没有其他公司要你的!”
我没有与她争辩,只是淡淡一笑:“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和琳达做好交接工作的,请放心。”
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出办公室。
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我收到了新的OFFER。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