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童年在煤矿度过,六岁之前天天在外面疯跑,要么就是在家看动画片,与书和文字没有一点关系。
姐姐大我五岁,那时候学生回家根本没作业,所以在家里也从来没见过姐姐学习,自然一直与书无缘。
大概六岁多的一天,已经是傍晚时分,月亮已经升起很高,发出清冷的光。
我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注意到了路边垃圾堆上的一本书。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指引我我走过去。
那书翻开放着,皱皱巴巴的,前面几页已经被撕掉了,上面有很多字,现在想来应该是一本一年级语文书,因为前面有猴子下山的故事,我不认识字但认得插图,便饶有兴趣地翻看了起来。
月光亮度不够,看图勉强可以,我就在垃圾堆上把那本书翻了一遍,当然都是看图。
觉得还不过瘾,就拿起来拍拍土带回家看了。后来的印象很模糊,不知道有没有去缠着姐姐讲故事,关于这本书的记忆戛然而止。
2
第二次接触文字,就是拿韭菜包子跟邻居家的孩子换书了。
我想看他的书,他惦记我家的韭菜包子,我们一拍即合。我回家偷了两个包子,无比开心地跟他换了书。
他拿到包子就是一大口,用嘲笑的眼神看着我,我好像能读懂他的心里话,一本破书就能换两个包子,太划算了。
我觉得他读不懂我的心思,我觉得他是真傻,我用两个包子就换来了一本价值连城的书,我赚翻了。我还担心他反悔再要包子,就赶紧跑回家了。
还是一年级的语文书,第一课是《猴子下山》,不同的是这本书比我捡的那本新得多,我看了很久,只是天天看插图,不知道为什么没让姐姐教我识字。
3
终于上学了,上学之前姐姐在土院里教我写自己的名字,我拿着一根木棍,写呀划呀,终于写得有模有样了。
等到拼音学完,我就开始看书了。
自己没什么书,就到处借同学的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非要查清楚不可,这也算是从小就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了。
这样读书读到五年级,我已经无书可读了,不管同学拿什么书,我一看书名就知道看过了。当时看书没有人指导,看书都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只图精彩的故事情节,这种读法只是多认识了几个字,其他方面的获益并没有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