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课间时间,我和邹霞主任到操场上检查学生跑操情况,看着眼前的情形,心里如同各班的表现,乱糟糟的。作为管理者想看到的是,学生整整齐齐、口号震天、气宇轩昂、铿锵有力的跑着,能让我们的大课间跑步成为一道风景,让师生身心愉悦、强身健体,让路人驻足流连、羡慕不已。可是,抓了一段时间,还是收效甚微。其间,碰到一位老师,和他交流起来,让他发表一下抓好跑操的看法,这位老师未加思索的说:检查,扣分!对呀,跑操的要求和标准早已经提出来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关键还在落实上!检查的分数能够反映出落实的程度。不去落实要求和标准,就是没有去约束,没有约束就达不到要求,那个老师所说的检查、扣分,其实就是约束监督机制的一种具体形式。看来约束是实现一个愿望的关键条件!
“约束”一词,从古到今释义繁多,但我更偏重于比较明了的解释,这就是指“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约束,能够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在世间,人,包括各类动物甚至生物都不能离开约束。人没有约束,就没有文明,没有进步,就没有各种群体和组织,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其实,约束就是他律,人要成长是需要由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没有约束,再聪明的人也很难成器。有人说: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约束,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碰撞”,甚至“翻车”。动物也是一样,一匹再好的野马不经过约束和驯服,它也只能是一匹野马,不会成为千里马!
“教育就是有约束的修行”。不要以为修行就是不受约束的,很多人越修行,越散漫,就是因为没有约束力。修行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自律。自律是指自我约束,《辞海》中解释为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力是“金光灿灿的马缰”,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一种意志品质。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