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如荼的扶贫工作中,却出现了“开着名车的贫困户”。这一新闻,除了让人扼腕叹息与此同时多少贫困户还在生存问题中挣扎外,也警示我们,利益熏心的行为无孔不入,并不会因为使扶贫工作就性望而却步,相关的监管机制还须进一步加强和建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早在孟子时,恪己慎独就被圣人鼓励和赞扬,与之相反的,是贪小便宜、利欲熏心而失去原则的不耻行径。可以理解,在当今物质生活资源仍然不够丰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发财致富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虚报假报来钻政策的空子是可以被社会包容的。
并非贫困户,却拿着贫困户的救命钱的行为,一方面侵占了其他真正的贫困户获得救助的名额和机会;另一方面占用着救助物资行为奢侈,凉了人民的心,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如此以不法手段来获取收入的行为,势必会鼓励不劳而获的思想,使社会产生不公平的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政策初衷的实现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扶贫工作中,与拨款、发放救济物资同等重要的,是核实贫困户的经济情况和真实需求,对口帮扶,并及时落实扶贫效果。除了政府扶贫工作的去形式化,人民也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学习政策理念,树立大局意识,提高个人修养。扶真贫,真扶贫,营造正向的扶贫风气,实现扶贫效率的最大化,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