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好音律,新寡家居。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但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

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马相如移情别恋的时候,她以诗来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爱情。卓文君的经历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薛涛,字洪度。其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十四岁时,薛郧逝世,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
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 使,统略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薛涛遂成为成都著名营伎(供镇守各地的军事武官娱乐所用的乐伎)。一年后,韦皋惜薛涛之才,准备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后虽未付诸现实,但“女校书”之名已不胫而走,同时也被世人称为“扫眉才子”。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之才,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她的地位已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绝色红伎。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代表作《述国亡诗》。得幸于蜀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宋太祖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见了她并命她赋诗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谢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黄娥,字秀眉,明代著名女文学家,明四川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人。杨慎的妻子,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亲黄珂官至尚书,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正德十四年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县,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五卷,又有《杨夫人乐府》。
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黄娥与杨慎的结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段著名的佳话,他们夫妻二人的诗词成就都很卓著,在明代自成一家。
黄娥血和泪吟成的《寄外》诗500年传唱到而今,恁是铁石心肠也泪流: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