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齐悦梦想大型社群读书
《北京折叠》| 科幻是站在世界的边缘看现实

《北京折叠》| 科幻是站在世界的边缘看现实

作者: 雨后之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7:45 被阅读112次
默认标题_公众号横版配图_2018.06.22.jpg

科幻涵盖足以令人着迷的一切元素。

优质的科幻小说,有比武打更血脉偾张的英雄主义,有比言情更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作者心鹜八极,神游万仞,读者随之跨越时空,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是不可多得的阅读快感。

当然,如果你消化不了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有着严密科学知识体系和逻辑的硬科幻,也可以从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的软科幻中找到乐趣。

除此之外,还有“软趴趴科幻”。此类书大致可蒙蒙小学生,看得多了你可能会忽然搞不清楚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来的到底是同样大小的一个木球一个铁球,还是不同大小的两个铁球。

chuttersnap-248907-unsplash.jpg

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种容易混淆视听,使用了天文学的若干术语,但其实只能勉强列入玄幻的题材。比如来自外星球的一只狐狸,幻成人形,一千年不断寻找前世的恋人,为其甘愿散尽元神,这不是科幻,这分明是《聊斋志异》。

提起中国科幻小说的骄傲,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有《三体》,公认的说法是,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就将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提高到了世界级。

《三体》是绝对的硬科幻,它太宏大,而《北京折叠》则要“柔软”许多。作为获得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与《三体》一样,北京折叠除了超凡的想象力之外,作品充满了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辨,更具有现实意义。

tyler-lee-410009-unsplash.jpg

在未来的北京,空间被分成三层,昼夜之间三个空间交替折叠。

第一空间居住着五百万人,每一次折叠有24小时的时间,享受着最好的工作与待遇。

第二空间居住着两千五百万人,每一次折叠有16个小时,拥有中等的权利与待遇。

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五千万人,其中有两千万是垃圾工,主要靠处理另外两个阶层的垃圾为生。

每次只能是一个空间的人在地面活动,此时另外两个空间的人会进入受控制的睡眠,躺在胶囊床里,他们的建筑物会被紧紧折叠藏于地底下。

三个空间的居民被禁止相互流动,被发现的人将被罚款或拘役。第一、第二空间的人即使有亲人在第三空间,探访也需先经过审核。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阶层的故事。在这个构想的世界中,郝景芳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mehdi-thomas-boutdarine-415033-unsplash.jpg

1

教育已分阶层,跨越谈何容易

老刀本来是一个谨守本分的人,他并未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何问题,因为他一出生就住在折叠城市的第三空间,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也没有想过去其他地方。

甚至某种程度上他觉得自己属于幸运儿,因为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并不容易,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

他继承了父辈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了工作机会的细草,低眉顺眼诚恳,留在了这座城市。

能留下来,就是殊荣。

直至他的女儿到了入园的年纪,而他发现自己供不起,哪怕省下每天的早饭,攒上一年仅够两个月的幼儿园开销。

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他待养女如己出,现在为了她甘愿做违背城市法则的事情。很多人不会认同这样的选择,因为代价不仅是要冒罚款和坐牢的风险,他有可能被“夹”住,危及生命。届时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父母自身都无法保全,何谈孩子的生存与教育,赚钱有什么用。

annie-spratt-177697-unsplash.jpg

就像从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舍得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也要远走他乡去打工,如果真的非要这份工作才能养家糊口,至少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后来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幼儿跟着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因为父母忙碌一时疏忽在路边发生意外、或被人拐卖,忽然就感觉,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尚没有得到满足时,陪伴只是昂贵的奢侈品。

虽然如果让我深陷同等处境,我依然会选择不离开我的孩子,但那除了强烈的不舍与对生活的最后一点执拗之外,可能也并无高明之处。

现实中的许多人,生活当然不至如此窘迫,人人都会说随遇而安,快乐至上,可是教育资源不患寡而患不均,最终还是会基于各种各样的焦虑和不忍,有多少的清高和信念都为了孩子统统抛下。

不论是有足够丰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走国际路线,抑或是打算按部就班汇入本土化大流,只要存有上升的欲望,就一定会见识到超越个人想象的“第一空间”。

annie-spratt-54459-unsplash.jpg

就说当代热点学区房吧,为难了多少人,与政策斗智斗勇,与房主讨价还价,假结婚假离婚,拆东墙补西墙,心力交瘁。但也有人压根就没有把它当回事,比如某明星夫妇,双胞胎孩子刚出生,就买下了上亿元的学区豪宅。

我们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买那么贵的房子干什么,为什么不多买几套投资呢?

而前天,著名的心理学家李松蔚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阐述放弃早已准备好的学区房,为幼升小的孩子选择私校的心路历程。他放弃的学校是清华附小。

说实在的,可能因为话题过于敏感,我觉得李松蔚论述的观点十分模糊。唯一可以明确的是文章背后传递过来的声音——我是可以选择的,我就是不要女儿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

很快他的评论区就被留言淹没了,有祝福的,有担心的,还有直接骂的。

大家真是操心得太过了。

这就和《北京折叠》中的老刀起初拒绝收信的女孩给他的酬劳,认为太多了,受之有愧,结果人家说:“拿着吧,没事的,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的情形本质是一样的,永远跳不出自己的价值观。

你认为生死攸关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只是一根稻草。这就是“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差别。

wendy-aros-routman-225432-unsplash.jpg

2

跨越阶层的爱情能不能善终

老刀要帮一个第二空间的男孩秦天送信给他居住在第一空间的女朋友依言。秦天告诉老刀,他在工作中有机会去第一空间实习,认识了依言,对方家教严格,父亲不让她交往第二空间的男孩。

秦天对未来充满乐观,等他毕业后去申请联合国新青年项目,如果能入选,就可以去第一空间工作,与女孩结婚。

然而老刀在送信时发现,依言所谓的在第一空间的“父亲”其实是丈夫。她本不需要上班,老公挣的钱足够多,只是不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才每天出来工作半天,拿半薪。即使是这样,也能一周挣到老刀一年才能挣到的钱。

她不是不喜欢秦天,可绝不会舍弃这样优渥的生活去追寻第二空间的爱情。

joel-overbeck-551492-unsplash.jpg

都说莫欺少年穷,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仅仅是钱吗?

有一位朋友说过他的初恋故事。他家境不太好,父亲是渔民,母亲打理家务,虽然不愁生活,但父母除了供他上大学,也无法再给他更多的资源支持。

他在大学的女友,却家境优越,祖父母一辈曾任政府高官,父母也有体面的工作。女孩教养很好,斯文有礼,好学上进,尤其是对他关怀备至,温柔体贴,给了他无限甜蜜的回忆。他曾经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自己要相守一生的妻子。

后来两人毕业了,男孩想考公务员,他应试能力一般,没能在当年考上,没有编制,只能拿实习生的每月一千元工资。工作倒是比较清闲,还能一边准备着再次考试。

image

女孩对此并没有怨言,但她个人不喜欢公务员按部就班的生活,家人也给予她最大的自由度,她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做最基础的文员工作,每天非常忙碌。她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周末不是参加公司活动就是报班学习,偶尔还和同事一起去玩。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男孩非常不满意,觉得女孩忽略了他,而女孩也认为男孩不理解自己,生活过于闲散。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女孩提出了分手。

男孩非常愤怒,对方决绝的态度引爆了他一直埋藏在心中的自卑和不甘,他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怀疑她移情别恋。终于他失去了理智,每天开始跟踪女孩,好几次潜伏在人家小区门前,甚至公司楼下。

他当时想,只要被他发现是女孩背叛自己,立刻不顾一切冲出去揍情敌一顿,让她颜面扫地。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emil-vilsek-371675-unsplash.jpg

时隔多年,我问他,后来你是怎么放下的呢?

他说,有一天,我冒充客户,终于有机会混进她们公司办公区,发现人家的职场居然那么安静,每个人对着自己的电脑忙碌着,根本没有人喝茶看报纸聊天。我没来由有些紧张,原来的冲动劲儿消了大半。

接着,我看到了她,从一个房间出来,应该是领导办公室。她穿着全黑的职业装,高跟鞋,有点严肃,飞快回到座位上,连一口水都没喝就打开了电脑飞快地敲击起键盘。我忽然退缩,看着自己身上穿的T恤,觉得上前说话是一件很失礼的事。

后来,我在她公司楼下站了很久。中午时分,她和同事们一起有说有笑出来,步行到对面餐馆吃午饭。我看到她身边的男孩子们,每一个都穿着整齐的衬衫西服,充满了朝气。

那一刻,我自惭形秽,大家都是同龄人,别人都在争分夺秒为自己的将来打拼,自己却为得不到的爱情请假跟踪女生,多么可笑。

那一刻,我也看清了我们间的距离。我只希望我的女朋友,像大学时一样乖乖的,单纯的,依赖的。我想象的婚姻,是像我父母亲一样,女方的生活重心就是家庭和丈夫。

而这个女孩,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是这样。她不会为爱情放弃自我,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面前,她对待不合时宜的感情毫不拖泥带水。说到底,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image

现实就是如此,对两个人而言,金钱的距离只是表面现象,甚至它不难跨越,真正横亘在爱情之前的鸿沟往往是对待生活的看法,而它跟随成长环境深入骨髓,要付出很多很多的爱,才能调和。

第二空间的秦天的世界是充满希望的,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眼前有上升通道,因此他乐观,亢奋。

而来自第三空间的老刀完全不为所动,拿钱,走人。这是经年累月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薄如蝉翼的收入的人,面对生活和生存两种选择时,最正常的做法。

如果秦天能反观内心,体会自己对第三空间老刀的宽容、善意,恐怕还有一点好奇,不忍,他大概更能看懂依言对他的感情。

image

一点总结

郝景芳将《北京折叠》收录于《孤独深处》这一作品集中,书名源于她对科幻小说的感觉。科幻小说构想一个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这个世界的边缘,最容易感觉到出世和异化。出离世界的感觉是最孤独的孤独。

而我要说,没有故事,每一个人的生活的万千事件,其实都是碎片。

科幻作者把这些事件用故事串联起来,放在一个可能性的世界中,让我们得以站在自己的碎片之上,审视从来不曾察觉的一面,在看似荒诞无稽的场景之下洞察人的本性。

所以不用再问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扑杀人类,人类在地球资源枯竭之时能不能共同进退,答案依然取决于人的本性。这是科幻小说教会我们的最清醒的清醒。

- END -

齐悦梦想社群第二篇

默认标题_公众号横版配图_2018.06.14.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淡月6688:科幻作者把这些事件用故事串联起来,放在一个可能性的世界中,让我们得以站在自己的碎片之上,审视从来不曾察觉的一面,在看似荒诞无稽的场景之下洞察人的本性。:+1:
    雨后之鱼:@淡月6688 谢谢!:kissing_closed_eyes: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 科幻是站在世界的边缘看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f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