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容易触景生情的。
昨天,我去女儿幼儿园等她放学,到了门口,时间还早,我就去附近一个小公园逛了一圈。
周五下午,公园人很少,小路两边的花草都静静的,好像累了一周,也在休息,规划一下即将来临的周末。
不知不觉,慢慢逛到了角落的篮球场,有三个大爷在打篮球,我驻足看了一会,三位应该是好朋友,也不比赛,边聊边运球,投球,不时一人进了好球,其他两人会拍手叫好。虽然看着他们年龄有60多岁了,篮球场被这活力的跑动影响,洋溢出青春的气息。
这情境,突然让我很感动。
我曾给朋友说过:等我老了,能不愁孩子后辈,经常约三两好友,做感兴趣的事,开心吹牛聊天,就是我向往的美好生活。
看着公园内的花草树木,仰望着蓝天白云。想到了作家张晓凤的一句话: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最好的生活就是遇事可以自己做选择吧。
1、青少年很少人能自己选择
我们出生怎样 ,不能自己做选择。长大到青少年,不是家庭条件特别好或教育理念特别好的家庭,我们的主要任务被锁定在学习上。
学习做好了,有部分灵活性可以选择。所以,我经常和这个阶段的孩子沟通,为什么要努力把学习搞好,就是让自己现在或未来,能自己做更好的选择。不然,我们就会成为大部分的孩子,每天被束缚在学习中。
有次交流会,一个高一家长问我:孩子最近成绩波动,怎样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原动力?
我问:你家孩子最喜欢什么?
家长回答:看小说。
我给她建议:跟孩子做个深入沟通,讲透彻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会在他把主要任务安排好的基础上,自主安排多余的时间。现在孩子缺什么?最缺的就是能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权利义务是并存的,他做好义务部分,也要给他权利部分。不然,就压抑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中年人很少人能自己选择
中年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大部分人因生活所迫,不能自己选择生活。
之前去医院里面看望一个患重病的朋友,我们在住院部陪朋友聊了一会,他还不到40岁,检查出来心脏不好,看着他憔悴的脸庞,我们也不知怎样劝他。他对我们说:之前太拼了,你们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我的情况你们了解,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啊,孩子读书要照顾,老人也要照顾,真的想马上就出院回家……
朋友好像没有选择生活的机会。
我受不了那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便出来走走。在这所三甲大医院里面,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到处人流攒动,举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场面真是堪比大型菜市场。这些人,为生活所迫,进到医院后,就很少有自己的选择了,只能选择配合医生。
提醒大家:有机会就锻炼身体,让自己更健康,才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
3、老年人很少人能自己选择
现在,孩子生活不如意,为孩子操劳的老人太多了。
很多人提到。人老了,要学会“断舍离”。但真的有几个人,能放弃减轻孩子负担的想法。而老人们的想法,经常被轻易忽视。
所以,我会提醒身边的人,家里有老人的,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关爱体贴老人。
最终,我们会变成他们。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选择,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祝愿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美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