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大年夜上桌吃饭,奶奶去搀太婆还没上桌,忍不住就想去夹一块好久没吃的白斩鸡。结果筷子还没碰到盘子,就被爸的筷头打落了手,还撂了一句话:没有规矩!
最后,还是和着泪水的咸涩吃到了太婆夹来的鸡腿。我呢?还是记住了一个规矩:长辈没有动筷,就不能吃。
现在呢?不说也罢,大多都没了这些规矩。这里说的规矩其实就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礼制。
“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
“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所以,“规矩”本来就是木匠术语,是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理。

我们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但年轻人啊,总以为守规矩就是在受罪。却不知道这些规矩之所以会被制定出来,其实不是用来让人们难受的,而是用来让人们正确做事情的,也是用来保护人们的。
只不过,我们许多人许多时候都已经忘了规矩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立这样那样的规矩。这是我们文化的深意、价值观的体现。
但没得办法,都不守规矩了,就只能用法令来规定,用惩罚来保证。
规矩是以德治为主,法度则是以法治为主。法度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尤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规矩是死的还是活的呢?明晓了其背后的涵义所在,它就不是死的,譬如商人的诚信,“无商不尖”的道义。
四十不惑,才能有后面真正的“从心欲不愈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