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结构:
语言对政治的影响在于它可以建构意义,而意义来自于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结构系统的相异,它的呈现受到特定语言的文化制约,反映
了这种语言对世界的表征,以及由它自身所构成的感知世界。世界政治中的行为主体要充分了解中国,缺乏对中文价值的认识是难以实现的。
自然世界 对象世界
第一节
国际语言格局:
某一历史时期内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在语言应用上形成的态势和结构。
共时:8种语言来源国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历时:8种语言来源国历史上在世界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的语言根据社会功能的不同可以分成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国际语言格局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是由语言发展历史沉积性和其生态的扩散性所決定的。
15世纪,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建立,帝国体系決定了集权式的统治,殖民国的语言成了体系内的交际语。
世界政治、经济矛盾激化,在用战争等征服手段解决的同时,也对语言传播起到了催化作用,其推动力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语言的需求。
葡萄牙文 西班牙文 英文法文
2.冷战格局: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园相互对立、制约,对国际语言格局形成了決定性的态势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冷战(1947年至1991年之间)时期,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进行长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导致英语、俄语在各自阵营中成为交际的强势语言。
四国际中文教育导论
3.多元格局:多个国家或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作用,对国际语言格局产生影响的态势
(20世纪70年代后)
冷战后世界政治产生多极化
对国际政治有重要影响的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等基本政治力量之间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使军事霸权主义 受到限制,促进了世界的和平气稳定。同时,语言竞争也使语言格局产生了多元化。
语言竞争是指语言功能不同所引起的语言矛盾,是由语言接触时各种语言在世界上发挥的功能不同所引起的,它和国际政治的发展密切关联。
世界上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其语言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的变化也可使本国语言传播的速度加快。
中文
历史发展证明,作为软实力之一的语言,其在世界的格局形成和获得的语言权力和语言权利背后是由政治力量支撑的、
如何利用世界语言格局的特点促进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格局的特点:
语言格局的形成是世界政治体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动力之一。
1. 时代性
一个时代的政治力量对比会推动了语言格局的变化。和战争、对抗不同,在和平时代中文承载着 “和而不同〞等文化理念走向世界。
2.整体性
世界政治环境塑造了国家行为,国家行为同样影响国际语言行为的变化。
中文国际传播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有利的国际环境。
3. 客观性
语言分布不以某个行为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是由历史形成的。现在主动要求设立中文教学机构的国家越来越多。
教育部: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22年06月28日14:401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特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会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
12.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则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中文教学体系。
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截号所等面家还得市文不男大学人學俄罗斯等国家还将中文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
4. 过渡性
在国际秩序和机制的的演变中,行为体内部实力对比的变化使得不同国际通用语的应用从量变到质变,呈现出交错、并存、替换的现象。法文、英文和中文的传播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过渡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