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生活了五十年了,从二十岁退伍回来开上车也近三十年了,对于城市的每条街巷都是熟悉的,自从有了私家车更是角角落落的都有我的足迹和车辙。师傅原先说喜欢走大路,不喜欢穿梭街巷中,我说那是因为你过去开大轿子和半挂车太大走那些犄角旮旯害怕过不去出不来吧,师傅说也不是全部,但还是有些缘由,但我却亲身感受过师傅把大轿子开到崎岖山路里也见过在石家街仓库师傅把半挂硬开进只有一车宽的库房大门内,这些场景都是干私活挣钱的历程,不过对于师傅艺高人胆大那是我打心底里佩服,一般人是达不到那个境界的。我和师傅一起出去市内某个地方办事或吃饭,一般只要不喝酒都是师傅开车,喝了酒才会让没有喝酒的我开,现在翅膀硬了每次开之前我都会给师傅说把嘴闭严少叨叨,我想咋开就咋开,我想走哪条路就走那条路,师傅说你牛求你开就对了,我俩都会心的一笑,师傅开车猛快,只要能超车的时候绝对都是见缝插针,我现在信奉的都是爷爷让孙子,让孙子先走又何妨,所以师傅老在一旁喊加油,上,超等等,主干道上的探头多了后,我都喜欢走些背街小巷,红绿灯少的路段,开始的时候师傅都是不屑的,常说我放着大路不走要走背街小巷,看着我从背街小巷一气穿梭的次数多了,现在他常常也走这些背街小巷,我说你尝到甜头了就在不叨叨了,他还是那抿嘴一笑,
现在城市东西拉长了,有了高新区,但我们生活在老城区难免要去高新区或者从高新区返回,接娃的时候我都走高速快,这两年高速口总有检查扫码的,我就不爱走了,常常从下面路走,每次从滨河大道回来的时候要着急有事回来,我都会从滨河南路一路穿梭到老桥南头回来,这段路就是窄点也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摄像头,只要不是早晚高峰,速度能跑很快,比走大路这边能快个几分钟,没事的时候我从老南线回来过了石咀头就是新老城区的分界线,这段路有几百米的窄路段是这段路的瓶颈所以早晚高峰爱堵车,好在最近一直在施工扩宽,不久就会完工到时路就能宽些,从宝光路到火炬路现在也是桥南的主干道了,车流量较大,这些路段和公园路都有好几处的探头拍礼让行人,我也中过两枪,所以就不爱走这些路段,石咀头过来党家庄相家庄石坝河峪泉村这些村民一听你就知道这过去都是近郊这些村民大多都是种菜的,过去刚开发的时候这些路段旁边都还是菜地,不过现在都是高楼林立了,从石咀头一过来到了党家村这边就有了烟火气,再到老文理对面的相家庄市场更是学生的天堂,这地方都很热闹,过了转盘我爱走石坝河老街道这条路,现在已经也都是高楼林立了,老街道已经难觅其宗,现在这街道两旁晚上都是摆摊的,烤肉摊火锅串串等一应俱全,新建的小区楼下还有商业街,从这继续往西过了184医院就到峪泉村地界,前几年很火的峪泉花园都还是平层,现在处在四周高楼的夹击下显得就不那么时兴了,但这小区门口也很热闹各种小吃云集于此,再往西就是盛花园小区了,这小区也很大小区门口由南至北一字排开的大小饭馆到晚上也是一派烟熏火燎的热闹景致,从玉泉路往南就是凌云厂了,这段路上下班时候厂区门井会穿着交井制服临时封路让职工上下班。所以我一般都是晚上回来的没事的时候爱走这段,从这上去就是东二路西二路打通后一直下去就到了川陕路清姜桥头就和到家了一样了,从东二路到西二路上更是烟火气十足,西二路没有打通的时候东二路就一直比较繁华,每到下午傍晚除了创文创卫严管的时候,每天下午都是热闹非凡的,摆摊的卖菜卖水果的小商贩沿路边铺开从头至尾,这一点我们近在一河之隔的姜谭路永远都是望尘莫及的。西二路打通后因为老的姜城堡村被整体拆迁了,也就没有原来那么热闹了,附近宝成和烽火的家属区也建起了高层,但还是没有村民住时那般烟火气浓郁了,
晚上我从东边回来的时候,我都会选择走这条车不多但人多的背街小巷,喜欢慢慢的开着车沿着这条街巷看着城市里烟火气,这里烟火气旺盛源于地处城乡接壤之地,半乡半城,有的农妇在不远处自己房前屋后重些蔬菜在家收拾好,傍晚就拉个小车来这背街小巷售卖,这附近工厂的职工下班了就顺路买些自己需要的,虽然现在城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但我还是喜欢走这里,这里和城市里的街巷还是有区别的,有讨价还价的声音,有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有孩子们放学自行车铃铛和电瓶车摩托车喇叭的交汇声,有着人间本来应有的烟火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熟悉亲切的,虽然有时也不喜欢吵闹喧嚣,但人还是要多接接地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