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
生活在人类这样的群体中,在集体中生活的时间越长对自我的个性感就越薄弱,从众惯了,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意识,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
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现实中被称为“合群”。
环顾四周,我们每天忙碌着,社交是必不可少的,以致于很多成年人,为了合群都产生了社交恐惧症。
曾在酒桌中碰到过这样一幕令人窒息的画面。
那次是跟着朋友参加一家公司的庆功宴,一位公司的年轻经理给其公司领导盛粥,餐桌上是一盆黑白相间,做成太极图形状的双色粥。
男子在碗里舀了白粥上的黑色部分,恭敬得递给领导:“这叫感谢您高看一眼,才有今天的相聚。”
紧接着,他又舀了黑粥的白色部分,嘴里念叨着递给主任:“这个给我们主任,这叫另眼先看。”
他又在舀了黑白相间的粥,递给另一名主任,说:“这叫左右逢源,阴阳调和。”
事后不得不感慨,一碗粥能够吃出这么多文化,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人的酒桌文化,但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慨中国酒桌文化的面子工程。
刚毕业那会儿,有个大学室友在企业当秘书,每天最多的就是陪着领导出去应付酒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朋友经常半夜一两点给我打电话,说着含糊不清的话语,倾诉工作的苦楚。
对这种情况,很多职场人都会感同身受,很多都是酒桌文化的受害者,为了表现的和大家一样,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些自己不喜欢的另类文化。
为了融入集体,拼命的说着一些违和的话,讨好着圈子里的其他人,让自己变的面目模糊。
可悲的是,我们就是这样,慢慢的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屑一顾,没有菱角的那种人。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道:
“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根源。”
这个时代,可悲的不是活的特立独行,而是合群的千篇一律。
我们刚离开校园时,每个人都是有着菱角,有着个性的独立自我。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我们的菱角逐渐被削平,变得越来越圆润,越来越合群。
这个时候,我们终于成为了一名成熟且合格的社会人,但也变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或许你以为你只是在合群,但你也正在平庸同化,没有菱角的人生永远都只会被限制在社会的框架中,不会留下任何一丝痕迹。
“合群”的我们就是俄罗斯方块中的单独方块,当我们逐渐和其他方块连接到一起,就是我们被连块消失的时候。
我更加希望这个社会,和而不同,谁都没权利对别人指手画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
我也希望我们,能保留自己的棱角,没必要为了合群而失去真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