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夜跑时背古诗,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一般一个晚上能背两三首。如果是宋词,就背一首宋词加一首唐诗,一晚上刚好完成两篇。如果只背唐诗,那就能背三到四首。背完之后,我都会把它们整理进“美篇”里。到现在,我已经做了三个古诗文档,每个文档一百首,一共积累了三百首。
为了防止遗忘,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采取的是“一边背新、一边温旧”的方式:三天一次小复习,一周一次大复习。比如,前三天背了九到十首,第四天背新诗之前,我会先把之前背的全部回顾一遍。遇到卡壳的地方,就马上打开手机看一眼,再继续背。每周的大复习,则是把这周背的二三十首诗全部过一遍。一边跑步一边默背,哪里卡住了就停下来,反复咀嚼诗句,直到每一句都牢牢刻在脑海里。有时还会编一些顺口溜,或者用只有自己才懂的方式帮助记忆。
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前两句,我老是记不住,每次背到都像第一次见。后来我就把它单独存进手机相册,每跑一圈就拿出来背一次,反复念叨,直到能脱口而出。《观书有感》也是这样“啃”下来的。
我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作者和朝代老是记混。几十首诗放在一起复习,作者和诗经常对不上号。后来我就自创了一些方法,比如横向关联、纵向串联,甚至把几首诗“捆”在一起编故事。像《采薇》《学弈》《两小儿辩日》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作者都是“佚名”,我就把它们编成一句话:“采薇学艺,两小儿一起找列宁抵御倭寇”。虽然无厘头,但居然真帮我记牢了。
还有一些诗分“其一”“其二”“其三”……也常让我头疼。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浪淘沙》《从军行》都有好多首,《雪梅》的其一和其二我也老是搞混。后来我就想办法找“记忆挂钩”。比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一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我就联想:我们班有32个孩子,还有一个没交学费,我的“业绩”是31,再努力一下就完成了——结果后来真的完成了,这首诗也就忘不掉了。而其二十五第一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有个“梅”字,我名字里也有“梅”,就自嘲说“我是二百五”,去掉零就是二十五。这样一来,两首诗再也混不了。
《雪梅》也是如此。我的名字是“首梅”,“首”代表第一,所以“其一”那首作者是卢梅坡,诗里也有“梅”字,跟我有关,就归我;剩下那首自然是“其二”。用这样的“小聪明”,我慢慢把一堆“其一其二”都理清楚了。
就这样,我每天背、三天复习、每周巩固,到了月底还要做一次“月复习”。这时我会停一两天不背新诗,把这一个月积累的六七十首全部复习一遍。只看诗题,然后默背作者、朝代和全文。如果哪首卡住了,就单独存进相册,重点复习,直到全部过关。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背诗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愿意坚持,常常复习,想忘记反而没那么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