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口秀大会的主题总是引人深思。
潘粤明说的什么发胖谢顶的中年焦虑,思文说的体检恐慌,病历加厚,还是新人说的婚后不想回家,在车库发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李诞说的,关于渴望成功的焦虑,坐上头等舱,却发现头等舱的人渴望坐私人飞机。
每个年代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的焦虑,不同阶层的人,也有不同层次的焦虑。
关于成功的焦虑,却一直长盛不衰,存在于每天和每个人的生活中,即使你想逃开,它还是阴魂不散。
为什么每次看到有人放弃正经工作,去田园生活,开个咖啡店或是去旅游漂泊,就很容易吸引人群的注意力,分分钟成为热门和大家讨论的话题?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放弃对物质和成功的追求,不再与他人比较,一心去追求内心的自由享受。虽然无比羡慕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却觉得无力效仿,宁愿每天活在成功的焦虑之中。
对那般美好自由的生活,如叶公好龙一般,喜欢却无福消受。还会找个借口说,那也是需要很多很多钱才行的,继续投身于俗世的喧嚣。
人们太想成功,想一夜暴富,欲望横流,社会上才会充斥着各种可怕的传销,不正当的生意,靠身体赚钱等等不正常的市场利益链。
对于成功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上高度崇尚物质的恶劣风气,因为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没权四处碰壁。
的确,某种程度上是如此,成功富足的人自动吸引着资源和人脉,对平常人难于登天之事,他可能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你只能自叹不如。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双商高低和起跑线的区别,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所以你以为,每天都对成功充满焦虑,就能快速到达功成名就的彼岸吗?那是不可能的,路程还没过半,可能已经猝死在了奔跑的路上。
有人说焦虑难道不是积极的表现吗?渴望成功,内心充满焦虑,就可以奋发向上,打鸡血一般工作…然后每天依旧焦虑着,想象着成功的那一天,无比激动疯狂,还没享受到胜利的果实,就像范进中举一样歇菜了。

身边一个95后的同事,还没毕业就出来打拼,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还时常熬夜,也不正经吃饭,瘦的跟筷子一般,结果检查出一身的病痛,只好离职回家。事业尚未成功,身体已经先举了白旗。
你可以追求成功,但还要留个健康的身体去享受果实,而不是还没到白发的年纪,吃喝拉撒都限制重重,要人帮助,这成功有何用呢?
从小家长就焦虑着孩子不落人后,制造“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你上学后每天为学习而焦虑,怕别人超过你的排名。厚爱工作了,不够成功怕人嘲笑,结婚生孩子也要做人前典范。
不累吗?
这焦虑,让你更成功了吗?是不是就算手里有了更多钱,还是继续在焦虑,因为你觉得这不够,想比某某更成功,想在朋友圈炫耀。成功不是一种终极状态,也带不走你的焦虑。
因为人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是感觉快乐和自身价值的满足。

马云很有钱,他说他想多点时间陪家人,本来只想做点小生意,大家都当作是笑话,纷纷想和他互换身份,让他去开心的照顾家人。
其实不用做马云,单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总,就已经压力缠身。一个决策就影响着多少人的饭碗,千万的投资可能瞬间就灰飞烟灭。普通人承受不起。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刻,但时间不等人,还有很多大事等着他们运筹帷幄。如果你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也能感到自身价值的满足,金钱就只是一个附赠品,不能成为主导的目标,会腐蚀人性。
与其浪费时间在焦虑上,干点什么不行,做些简单的让自己快乐专心的事情,在休息的时候慢下来,让生活丰富点,缓解工作的紧张,张弛有度,因为城市里的压力已经够大,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你可以积极的追求成功,虽然不一定成功,普通人还是大多数。但焦虑无用,快乐健康的生活,尝试去享受自己的工作,也许会带来更多惊喜,将来也不会后悔耽搁了生命的精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