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西汉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因天子疏之被贬长沙,又称贾长沙。后汉文帝感其才华,拜贾生为梁怀王(文帝之少子)太傅,故也称贾太傅。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初识贾谊,在李商隐的诗里,借其遭遇叹自身的怀才不遇。今读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作者也是借贾谊被贬长沙一事,抒自己的悲愤情怀,遂翻读司马迁的《史记•贾生列传》,进一步了解其人。
文中记述贾生“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
遭贬,心情郁郁,也在情理,但因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也是有趣;后因梁怀王骑马摔死,硬要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觉得为傅无状,真是让人惊诧,最后哭泣一年之多,抑郁而死,更是奇葩。
他只活了三十三岁。后人多感其才能,觉得可惜。然我却认为苏轼在《贾谊论》一文中议论颇为有理。他说贾谊的悲剧在于“不能自用其才”,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试想,如果苏轼像贾谊一般,那我们去哪里看到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或者如果贾谊通透达观,也许不会英年早逝,人生必将是另一番风采。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更要有爱惜自己的智慧。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