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和《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在中国,马尔克斯也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当代的不少作家都深受他的影响,比如莫言、陈忠实。
他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出了五本书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坦白说,写作恐怕是这世上唯一越做越难做的行当。当年那个短篇,我坐了一个下午,轻轻松松写完了;可如今,写一页纸都要费老大的劲。”
“事先根本不知道写什么,要写多少字。得先想故事,有好故事,脑子里多过几遍,等它慢慢成形。想好了---有时候要想好多年,《百年孤独》就足足想了十九年---想好了,再坐下来写,接下来就是最麻烦、最无趣的阶段了。想故事最有趣,要怎么把故事编圆,一遍遍想,一遍遍琢磨。那么多遍想下来,真要动笔,反而没劲了。”
我想每一个作者都应该有这种感受,就是写作的技法可以熟能生巧,但是写作的内容只会越来越难。
因为,没有输入,很难输出。肚子里的那点货,迟早要消耗殆尽的。要么不断学习、要么不断思考,才会不断有新的产品诞生。
当然,随着自己写作经历的不断累积,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于是,痛苦和艰难也就随之而来。
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去抱怨创作的艰难,因为不止是写作,任何行当,只要你想不断创新,就会越做越难。
其实,越做越难是好事,这证明了你在不断成长,在精益求精的路上没有放弃。
我现在写作也遇到了瓶颈期,但我依然充满了希望。越做越难是不假,但也会越做越好。
注:本文来自今日头条的苏雷读书,经本人适当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