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青的赠书,有极大的概率是不会读这本书的。 一来自己不喜欢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以致根本没有接触、购买的机会; 二是不喜欢对于细节描绘特别“华丽”、“精致”的书。举个例子,四大名著中个人唯独缺少对《红楼梦》的通读,不是因为“红学”的大名产生敬畏,而是书中太多关于人物性格、细节的表述。这两者和性格有关,因此能有机会读这本书纯属机缘。
可这个机缘却打开了自己的另一个世界,第一次感到历史的辩证之处。当你无法从掌控历史进程的关键性重大人物处得到未变质、未变形、非赝品似的事实时,小人物的力量被突显了出来。这由下而上、一叶知秋的直观、基础的材料也许才是最接近历史真面目的印证。
对于这样“历史级影响力”的书, 我只能谈谈自己粗鄙的感觉和思考。书中总共有四条线索:宫女生活、太后起居、 光绪轶事、其它琐事。无论是老宫女斯德哥尔摩症似的对主子的爱与敬畏之心;亦或慈禧的袜子一年之费都要耗尽百余中产家庭之全部家资,我想到的由此衍生的一个问题:每个人是否愿意认同自己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想起自己原来写下的一句话: 如果你喜欢公平,就去学习法律;如果你想追求绝对的公平, 请不要学习法律。 事实上,体育、娱乐、财经、军事、生活中的秩序所在之处, 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已然在出生伊始就被决定。自己亲眼看见有的人出生含着金钥匙一天吃饭花了一百万,而有的人年过半百连2000元救命的手术费都无力承担。 两类人之间彼此能理解对方的世界吗?对不起,生活不是童话,这不可能。 更残酷的是大部分人出生时的整体财势到死亡之时依旧没有改变,所谓“富不过三代”听听就好。于是,流行潮流的事物侵蚀了更多人的生活进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普通人通过忍耐、适应“世俗”规矩而因为“成绩斐然”有了“逆袭”的机会;另一些人则需要用麻痹自己、不做选择、盲从规则而创造逃离“努力决定命运”的理由。然故步自封亦或期待一飞冲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穷富共存、等级分明的世界里, 你有没有好好的关爱自己、最爱自己。
王阳明曰心外无物。每个人都是造物主最美丽的创造,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长处。可是太多人在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残酷现实并存的现状中慢慢忘记了自己的珍贵。生命可以没有任何意义,但一个人存活于世不过匆匆不到百年,都是第一次做人,为什么不能幸福、快乐?还有,当你没有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时、当你接连不断的遭遇打击与失败时、你是否依然爱自己?依然承认自己的独特与可贵?是否依然拥有希望与信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不是什么伪命题,这是对人生幸福与否的核心选择。
翻到书最后的部分。老宫女年事已高自知时日不长,告别之后搬到西郊,求那里的乡亲在自己百年之后把她与那个害了她一生的刘太监埋在一起。墓的位置朝向着奉献了自己全部芳华的主子家,以便对这个害了她一生心中却无恨无怒的老太后尽最后一份奴婢的忠心。外人道这是封建制度下愚昧的奴才 ——而她自己心里清楚,她有憾无悔。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她为自己的人生选择骄傲。
大家既然归根到底都是高人利益之耗材——记住,尽最大努力,最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