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们期待孩子成为完美小孩一样,孩子自己也都想做完美的人,想拥有成功的体验,想获得被肯定被夸奖的经历。可是人生百味皆是滋味,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崩溃都是生命里最基本的常态,也都是人生经历当中必然的成长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崩溃中他们的表现只是在表达他们无法应付。无论是崩溃的语言还是离谱的行为,都是他们内心需求的无序化反馈,“达不到我想要的要求、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样子”,这些背后信息表达出的是无力感,最需要的是支撑和支持。只有当父母设身处地看见孩子的视角,注意力不再专注于自我满足,你才就会看到自己习惯性忽视的事情。才会发现,肯定孩子,看见孩子,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
此时父母要做得不是讲理,这时候的道理是冰冷的。父母应该在这个时候更多地表达爱,对孩子失控行为的理解、接纳、包容,为孩子的情绪兜底,并不是纵容他犯错,而是在他崩溃时传递出孩子并不是孤军奋战、孤身面对困难,父母就是孩子可以寻求帮助的安全依靠,帮助他静下心来从焦躁的对抗问题当中变成可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当中。所以父母的理智就是保持冷静,不要为孩子出现崩溃而感到自我责备和难过,和孩子一起度过崩溃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也可以知道孩子的刺激源和如何面对孩子的崩溃。
在教育里,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当下很多孩子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情感问题很多都是“以爱之名”造成的伤害。我们常说“都是为了你好”,这种“好意”常常成为孩子情绪崩溃的导火索。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有他的需求,而父母不懂这个道理,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不满意,就觉得是孩子在故意捣乱,制造麻烦。这样的认知容易导致父母情绪失控,对孩子缺乏耐心,进而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影响教育效果。在当下,似乎青春期就意味着叛逆期,父母、老师都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敏感易暴躁,还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总是苦难重重像是中间随时可以点起小炸药包一般。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渴望被尊重,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父母却想掌控一切,孩子去哪里了、交什么朋友,事事都要知道。
无论是哪个段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渴望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当他们的声音被忽视,当他们的选择被剥夺,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爆发。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决定自己的事情,比如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却是孩子建立自我认同和自信的重要基石。同时也需要学会自我觉察和反思。安全感、存在感、认同感,是孩子内心最重要的三个需求。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理解,会更配合父母,也会更自觉。父母多学习,善于观察,平时注重沟通、学会倾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更了解孩子。当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时,他们自然会成长为内心富足、自信独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