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课,老师主讲朗诵的准备工作。读准字音,弄懂术语含义自不必说,那是基础的基础。朗诵必须先细读文章,必须弄懂自己在读什么,然后确定主要基调。明确文章立意,抓住灵魂,再运用朗读的技巧(还没教),才能打动听者,让听者随着你的声音进入。
《变老的时候》,我的理解是描述老人从容,谦和,淡然的人生态度,脑海中会涌现一个慈祥,豁达开朗,自信又智性的老人的形象。该文章的诵读语调应缓缓的,如流水一般,少激情高昂。
《白杨礼赞》,是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来颂扬抗日的北方农民,抗战的共产党人。随着文章的深入,脑海中变幻着不同的画面:黄土高原,麦浪,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扎着白羊肚手巾,叼着旱烟袋的西北汉子,抗战时村口站岗的哨兵,穿着土布衣小米加步枪打鬼子的八路军战士,陕北窑洞里的共产党领导人,抗战片中一个个气壮山河的景头,象电影一样闪现。抓住文章的灵魂…颂扬抗战的北方农民,共产党人,设身处地,寓情于景,加于形象感受。(具体方法待学)。
老师重点讲述这一段,并加注了停顿和重音: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注:*号后面的词为重读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