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之前樊登讲解的那本《销售洗脑》有些不同,这本书更偏重于实地卖场销售技能,同样是有很多具体的关于销售的“小套路”,各式套路里透着智慧与小心机,听来着实有趣。
先抛个问题思考下:
为啥把店铺开在公安局、派出所、政府部门等地方的销量多不是很好?
这里要提到一个关键名词:购物人类学
本书作者开了一家环境销售公司,而这家公司把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用在了购物上,发掘出大量常人凭直觉根本不知道的小秘密。
比如刚才抛出的问题:
为啥把店铺开在公安局、派出所、政府部门等地方的销量多不是很好?
这和人的心理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所有人在走过公安局、派出所、政府部门等等这类地方,一般都会习惯性地加快脚步,恨不得走得越快越好。买卖这事,如果摊上加快的脚步,实乃销售大忌也!想想看,好不容易来个顾客,却没有停留的意思,反而还加快了脚步,这生意怎能旺得起来?
问题2:
为什么商场里的购物车越来越大?
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名词:锚定效应。
(樊登在解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时候,有提到该心理学名词)
大意可理解为:当你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购物车,你的心里会锚定把这个大的购物车装个差不多。相反,如果你手里只是提个小篮子,那么你的心里预期,肯定不会去买大的或更多的东西。再如果,手里连个袋子都没有,那么你怕是不敢在商场里呆太久。
因此,基于锚定效应的心理,把购物车弄大一些,实际是商场提升销量的一个小套路。
问题3:
为什么简单的一句“嗨,你好~”
都可以增加销量?
我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计划去超市买东西,把车子停在停车场以后,我们走向超市的步伐是不是特别地快?前面有提到过,当人处于一种快速走动的状态下,对于购物的欲望其实是不高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的推销都很难达成。而如何激起顾客的购物欲望呢?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来一句:
“嗨~你好!”
不需要更多的其它内容,只需要稀松平常地道一句问候。都可以让人的步伐立刻放缓,而步伐放缓的同时,则会慢慢地进入到购物的状态。
因此,书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只要在店里安排一个专门向客人问候打招呼的老奶奶,简单地对进店的顾客来上那么一句
“嗨,好久不见……”
“下次有空再来……”
这简单的一招,除了让销量上升以外,还可以让小偷的数量下降。
问题4:
广告牌设计得那么赞为啥销售不见涨?
这个问题涉及的面有些广,但有一个基本方面须要解决:广告的有效传达。
打个比方,公交车的车身广告上,布满的是密密麻麻的产品介绍、功能介绍等文字内容,和简单粗暴的在车身来一行大字“送礼就送脑白金”相比,明显后者的广告语传达会更直接到位。毕竟,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能定睛有意去识别车身广告上细细密密的文字的,都不是一般人。
因此,那些设计得再美观酷炫、排版再如何漂亮,装饰再靓再美的广告。最终的落脚,都是要准确、快速地把你想传达的意思简洁精要地表达出来。
其中还有一个例子:把一张广告海报粘贴在一个没有人停留的楼梯拐角,上面密密麻麻地陈述了该产品的企业价值观等信息,在读图时代、信息扑面而来的今天,如果是寄希望于有人为此专门驻足细细研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问题5:
把广告放在入口和出口
为啥区别那么大?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银行或药店这样的地方,研究人员发现,摆在入口处的广告,往往都无效。即使这银行和药店每天人流量非常大,为什么呢?
因为去银行或去药店的人,是有很强的目标性的,要么取钱要么买药,一般不会去闲逛。心中装着事的人,当然是直奔柜台,哪有闲功夫看你门口有啥广告?
于是,研究人员发现:把广告的位置移了一下,广告效果就出来了。移哪了呢?
从入口处,移到了出口。
该取的钱取到了,该买的药买好,事办完了,心里自然坦荡轻松,才会有闲心,去四下观望周围有啥东西。
几个Tips:
1、顾客在卖场呆的时间越长,购物就会越多
2、如果有人跟顾客交谈,成交的比例就会高很多
3、匆匆走着的顾客,千万不要拦截他推销,一般没戏
4、想办法让顾客的步伐慢下来,比如在橱窗边放一面镜子,可以提高销售哦
5、想办法让顾客腾出一只手,有手才好对商品挑挑捡捡嘛
6、人都不是理性地去购物的,人都是买着买着,突然之间就买多了
小结:
关于销售的套路一个套一个,似乎得把书买下来细细看了才过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