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看民国时期文章,因为那个时期,大师辈出,经典盛行。也因此常看大师们的传记。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这些大师中,女性很少,她们的评论也褒贬不一,其中评论最多的当属林徽因。一是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纠葛,一是她的"太太的客厅"。
由此我开始注意对大师们评论,一说起这些男性大师们,评论者们对他们的文才大加赞赏,对他们的文章推崇备至,对他们的私生活则轻描淡写,轻拿轻放。如酗酒、招妓则是生活放荡不羁,有名士风度;如与原配离婚另娶,则是反抗包办婚姻,开展新生活。
一谈起女性们,则苛求起来。漂亮的,不提她们的文才与文章,大谈她们的私生活;不提她们本身的貌美如花,大谈男士的追求;不提她们的抗拒态度,大谈她们的招蜂惹蝶。貌丑的,也不提她们的文才与文章,大谈她们的容颜,挑剔她的长像。
更可悲的是,一些女性出于嫉妒,在一些场合中,说一些似事而非的话,引导人们的想像。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而一些男性同样嫉妒,对于她们的才华,对于他们丈夫的幸福,带着某种目的说一些话。
林徽因一个集容颜与才华于一体的才女、美女,引导了一个时期的话题,没有人去注意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陪同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也无人注意在此期间,她生育了一儿一女。同样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她要照顾身有残疾的丈夫,年龄幼小的儿女,身体不好的母亲,一边要工作。就在这期间,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之后,在北平解放期间,应解放军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是年,林徽因还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1952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
作为一个女性,我很敬佩林徽因,她有才华,有激情,将其短暂一生付诸于其所爱。
她是一个真正的女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