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山街到大北街,这一段称作“内小北街“。也就七八米宽的小街道,长度大概两百米。
在靠近果山街路口的街道北侧,朝南,有一家一家卖高粱酒的小酒铺子。
只一间门脸,门口很显眼地,看到一个制作高粱酒的不锈钢设备。另一边是一排大酒缸,从门口延伸到店堂内里。
很多次,我从街边走过,都看见店堂里面一个大姐,抱着吉他,正在练习。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里面传出完整的吉他声调。每次都是只见她抱着吉他,眼睛盯着桌子上立着的一本谱子书,正在练习。
可见这位大姐只是一位初学者,尚未曲成调。
但每次看她都是很认真很专注的样子,令人心头一荡。觉得再辛苦的谋生计,也依旧有不老的情怀。而这种情怀,不分阶层与职业,更不分年龄。
内小北街是一条人气很旺的小街道。
处在老城区的核心,狭窄的街道两旁,有水果店、奶茶店、炒货店、蛋糕店、理发店、快餐店、小餐馆、理发店西药店、中药材店、小超市、电器店、银行、牙科诊所,菜市场……
这里出没的,无疑是生活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计的行业,也是最低端的基础行业。
传统认知里,似乎这样的圈层的人群,从来与艺术音乐文学等一类毫不相干。
也或者说,这样的圈层人群,似乎应该远离了文学艺术音乐这一范畴,他们拥有的物质基础与生活状态,似乎不配去触碰这一范畴。
但,我想音乐文学艺术应该是超越一切的金钱物质与职业群体的吧;如同美是超越一切的道德的。
北小北街的那家卖高粱酒的小酒坊里弹吉他的大姐,就是一个例子。
我一直以来,也很喜欢乐器。也总想学一会一样乐器。但我始终没有这个决心与耐心去学习。
总觉得人一辈子一个乐器都不会,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每次走过那家卖高粱酒的酒坊,看见里面抱着吉他的大姐,总是心生敬佩,自叹弗如。
一边卖自作的高粱酒,一边弹琴。
这边是生计,那边是情怀。
或许这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了吧?
很多人一生都梦想把爱好做成事业;或者说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爱好的工作。
但其实,所有的爱好变成工作的时候,都会令人心生厌倦。
在谋生计的同时,始终坚持自己爱好,那一份情怀放在心底最柔软处,爱自己所爱,做自己愿做。
这应该是最完美的生活方式。
2024/02/20 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