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到杭州,必游西湖。很多人,一到杭州便会迫不及待地奔向西湖,那里有美丽的西湖十景,有动人的传说,有数不清的名人遗迹,如果时间短,对杭城美景做一个选择,西湖当然是首选。可是,有很多人去了西湖多次,当然包括我,足迹却总在西湖边上或者苏白二堤,或者断桥、三潭印月、柳浪闻莺、雷峰塔等处打转,以为西湖也不过如此。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需要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风景。看水,同样如此。就像写诗,“功夫在诗外”一样,看西湖,要跳出西湖看西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就曾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西湖,从而开启了他万里遐征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
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柳永《望海潮》词写尽杭城奢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苏东坡《八声甘州》下阕云: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等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元祐六年(1091),苏东坡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僧道潜与他依依惜别,苏东坡做此词赠与道潜。下阕写西湖湖景,忆两人西湖共游,情深意切。
对于众游客来说,杭州是天下之胜,而西湖是杭州之胜。说不到西湖等于没有到过杭州,一点也不为过。西湖名声在外,到杭城必以到西湖一睹为快。于是乎,游人如织。不知人在看湖水,还是湖水在看人。
其实,要真正领略西湖之胜,必须走出西湖,来到湖水之外。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刚岳阳楼之大观也。”要知洞庭湖之美,须登岳阳楼。
而欲揽西湖之胜,需要登哪里呢?徐霞客答曰:“须登宝石山。”
2.
十月初一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先一天,霞客与静闻在西湖西畔下舟,特意绕半个西湖,来到东岸涌金门,在那里选购了铜制炊具、竹筒等旅行物品后,夜宿昭庆寺。霞客对静闻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发现不同之处,非得另辟蹊径不可。”静闻问道:“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先去哪里?”“当然是登高望远!”霞客果断地回答,“宝石山就是我们最佳的观测点。”
第二天一早,霞客与静闻和尚便避开喧闹的行人,登上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巅。宝石山并不高峻,但它傲然屹立于西子湖畔,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站在宝石山顶,霞客与静闻极目四望,忍不住连声称赞。南望湖光山色,北眺皋亭、德清群山,东瞰杭城万家烟火,西则远峰突兀,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山下的西子湖,如一幅山、水、林、泉齐备的盆景,尽收眼底。此时,霞客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身而下,融入西湖的碧波万顷、片片青翠之中。
3.
从宝石山西南方向下山,正好路过岳王坟。公元1140年,南宋爱国将领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至死,被狱卒草草埋葬在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然而,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1162年,宋孝宗还岳飞于以公道,敕葬于西湖西北岸栖霞岭下。历史终归以真相示人,爱国者为人民所敬仰,而奸佞小人则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霞客在岳飞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在离岳王坟大约十里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飞来峰。飞来峰下有三个洞,分别叫金光洞、龙泓洞和呼猿洞。石洞全都通明透亮,交错相通,不像后来在云贵一带经常看见的那种幽深杳渺的山洞。在飞来峰山脚下,有从五代至元代数百年间刻凿的三百多尊造像。本来,如果不是因为元代一位姓杨的和尚做恶多端,这些造像也不失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杨和尚名叫连琏真加,凭借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杨和尚霸占良田,掠夺民财,盗掘陵墓,强占民女,无恶不作。公元1292年,他在呼猿洞造了三尊造像,其题记中有“祈保自身世寿延长,福基永固,子孙昌盛,吉祥如意”之语。岁月迁延,这个题记没有给杨和尚带去他期盼的吉祥,却成了他罪恶的见证。霞客在游记中用“杨秃驴”这样的称谓称呼连琏真加,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霞客与静闻遍历诸洞,然后又挨个山峰攀爬,只见“洞顶灵石攒空,怪树搏影,跨坐其上,不减群玉山头”。霞客感受到了置身绝顶带来的独特感受。
4.
飞来峰下,有一古刹,名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是禅宗五山之一,霞客见到它时,已存世1200余年。历史上虽几度兴废,但终究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流传下来。霞客看到,灵隐寺香火极盛,不时有身着华丽服饰、面容高傲的贵妇人坐着轿子,前来进香。在灵隐寺前,有一位老和尚裹着袈裟静静地坐在中间一个石台上,仰面享受着阳光,很久也不眨一下眼,仿佛石佛一般。似乎尘世的一切与他无关。霞客谓之飞来峰两大奇遇,大概在他的心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佛家追求的禅界与世俗人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有时,甚至可以并行于世。而其中之所以咫尺天涯,正因为人们心中的追求不同罢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有名山必有古刹,有古刹必有宝塔。宝石山上真有一个塔,名闻遐迩。它也是始建于五代时期。而灵隐寺则有五代吴越时修建的两座八面九层的石塔。此外,还有北宋开宝二年(969)修建的两座经幢、一座释迦牟尼像,高达19.6米,用二十四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座不同凡响的千年古刹。
5.
徐霞客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美景,往往在美景之外。我们需要换个视角,换个思路,去观照风景。
西子湖畔,不独有宝石山、飞来峰、灵隐寺、岳王坟,在湖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名叫吴山,也叫城隍山。山上有寺、有亭阁,登其上可以俯视整个西湖及湖边的万千人家,繁华钱塘。在登宝石山之前,静闻和尚已捷足先登吴山,并顺访了静慈寺。霞客因留在舟中给族兄徐仲昭及好友陈函辉写信,没能与静闻同往。于是便认真地听静闻介绍城隍山所见。好在宝石山、灵隐寺、飞来峰及峰下三洞之游,已经让霞客领略了西湖形盛及杭城的繁华。
我记得自己第三次去西湖的时候,隐约中有了另辟蹊径的想法,恰好发现了城隍山的所在,便一人独往,登上城隍山,看远处的西湖仿若一幅山水画,静静地铺在自己的眼前,果然,不同凡响。它也启示我,人不可局限于某人某事某物,而要善于跳出圈子,换个角度去看世界,那样,你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收获不一样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