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州到儋州,一些深明大义的地方长官不但没有对东坡落井下石,反而照顾甚周。比如东坡在黄州遇到的三任知州陈轼、徐大受、杨寀,在惠州遇到的两任知州詹范、方子容,都对东坡相当友善。
更令人可敬的是,海南昌化军使张中,因照顾苏轼而丢官,也是无怨无悔。
东坡1097年七月到儋州,名为琼州别驾,实为“有罪”之臣,不能签书公事。儋州的生活条件的艰苦大大出乎苏轼的意料,他在《与程秀才书》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八月张中到任。张中与苏东坡原没有什么交情,但素仰东坡先生的人品和才华。张中来儋州途中,顺路拜访雷州知州,也是东坡的门生张逢。通过进一步了解,对这位偶像的遭遇更加同情。张中一到儋州,便带着张逢的书信看望“有罪”之臣苏东坡。当张中得知东坡父子“居无室”,露宿桄榔林中时,心里十分难过。他当即派兵修葺破旧不堪的驿舍,让东坡父子居住。
当时朝廷新党进一步发起对元祐党人的迫害。张中动用士兵修葺驿舍安置东坡父子居住,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此事果然被奉章惇之命察访广西的董必察觉。董必派彭子民赴儋州驱逐东坡出官舍。彭子民泣而谏,后来董必改遣小使赶赴儋州。苏东坡给程全父的信中说:“初僦官屋数椽,近遭迫逐。”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也记录这件事:“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犹谓不可。”东坡父子虽然被驱出官驿,张中也因次被罢官。但张中的这番情谊,还是深深感动和温暖着苏东坡。
东坡获准北渡,即将与张中分别,两人“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感情的潮水在胸中汹涌澎湃。苏东坡在数月里写下三首诗送张中: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
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
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
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
空吟清诗送,不救归装贫。
(《和陶与晋安别 送昌化军使张中》)
胸中有佳处,瘴海不能腓。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 再送张中》)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和陶答庞参军 三送张中》)
张中虽为关照苏东坡而被罢官,但他的高尚品格永留青史。清代著名学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赞美张中“诎于一时,而申于千古,可谓贤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