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月是美好、团圆的象征,尤其是中秋之月,她给予了人们尤其是诗人最美好的想象。唐代诗人张若虚在他的唯一一首传世之作《春江花月夜》里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空灵且流淌着淡淡的哀愁。同是唐代的诗人张九龄也写了一首《望月抒怀》,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少妇,站在明月朗照的窗前,思念远方的丈夫的情景,楚楚可怜。而宋代的浪漫主义诗人苏轼,则在他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圆月的诗意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读着这首首关于圆月的美丽诗篇,望着天上那轮洁净柔美的圆月,我不仅叹了口气。圆月是何其难得啊,一个月里只有这么三两天的时间才会有。一年也只有有限的二三十天。如果遇到阴雨天气,那么,圆月挂在中天的日子就会更加稀少。
我品了口茶,望着被一缕纱云擦拭地更加洁净的那轮圆月,想弄清楚她是怎么圆满起来的。我从朔月开始回想,到残月,弦月,直到满月。这才明白,她是用她博大的胸怀,尽可能地忘掉生活的忧郁和阴暗,全身心地面对阳光才获得这美丽、温柔地让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乃至于文人墨客着迷和歌颂的女神的。
妻和孩子在看电视。电视里幽默诙谐的情节引得妻和儿子哈哈大笑。望着他们快乐、幸福的眼睛,我想到了婚姻。美满的婚姻和圆月何其相像啊。
夫妻二人结婚前,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接触的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因而也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和习性。这就决定了夫妻二人在婚后的生活里要有摩擦和冲突,就像月亮的阴暗面一样。要让婚姻生活变成美丽、柔静的圆月,那么,夫妻双方就必须像圆月一样,把对方的缺点和夫妻生活的不和谐一面彻底忘掉,而应该全力拥抱对方的优点和夫妻生活和谐的一面,那么,和谐、幸福的婚姻生活便会自然而然地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想到这里,我不觉笑了。我一口饮干了杯里的茶水,站起身向妻儿走去。
2014年2月18日于草庐书屋
(作者:李跃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