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这一章是最招骂的,特别引起争议的一段话。得罪了2500年以来的女人。
小人, 是指那些地位低下的人,或者仆隶之人,保姆用人之类。
孔子说,和女子和这些小人相处很难,你还要养着她,供他吃住,但还是很难相处。原因是,你跟他离得近了,关系亲密了,就会发现没有分寸了,在你面前就敢跟你使脸色,没大没小,推推搡搡,把你不当回事儿,开你的玩笑,顶撞你等等。如果疏远对方,他又开始怨恨,她又开始说你的坏话,又开始不高兴这样之类。
李白诗云:美人卷珠帘,深坐蹙额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就是“难养”,好端端的,哭啥捏?
当然,为什么孔子对女子和小人有抱怨呢?因为孔子和他老婆的关系本身就不太好,传说曾经孔子还和他的老婆闹过离婚,不过,这并没有正史的记载。
所以,这句感慨,可能跟孔子的家庭环境是有关系的。也可能那天正好他老婆得罪了他,他的仆人也得罪了他,他才在烦躁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但是,这句话,如果加上后半句一起理解的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分寸感。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分寸。
我们今天肯定不能这样随便说女子和小人了。但是为什么要把女子和小人单另拿出来讲呢?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女子和小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都是不能接受教育的。没有学校接受女子,也没有学校接受小人。没受过教育的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就是他把握不好分寸感,而人际交往之间的分寸感,来自于: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我的价值,不来自于投射。
孔子所说的这种“难养”的女子和小人,就是因为你对他好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膨胀了,他的价值感来自于你对他的态度。你对他的态度好,他会膨胀。你对他的态度不好,他会觉得没价值。
所以,当一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他的价值完全来自于像孔子这样的一个人的光芒投射的时候,那就是近了远了都不行的。
晏平仲善交也,久而敬之。时间长了,我们依然能够保持恭敬。 因为那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受过教育的人。
晏平仲这样的人,善于与人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他们为什么能够和别人交往地很好呢?因为,你很好,我恨仰慕你,但不代表我跟你离得近我就能成为你。你对我不好,你对我冷淡,也不能够代表我的价值就受到了委屈,变得低下。所以,当他内在的自我人格找到了,他自己的自尊水平足够高,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他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态度。
当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态度的时候,他的态度,也不会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态度。这就变成:近之,聊天、开心。远之,书信、短信、朋友圈,我都可以和你保持交流,但是,我有独立的人格。一两年不见面,没关系,见了面依然是朋友。这才是好朋友的状态。
所以,真正的好朋友,是那种两个人坐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的人,不需要营造氛围,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围在一起,这才是真正懂你的、并且有独立人格的这些朋友。
那时候,孔子被人伤害,说了这么一句气话。但从这句气话当中,我们能够反思出来,一个人受教育是很重要的。
我们不要做那个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人。要先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亲密关系》中有一句话特别震撼:婚姻,是一个人的事儿。如果你自己一个人把自己理顺了,变好了,跟谁都能生活。如果你自己搞不好,跟谁都生活不了。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相处分寸的道理。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孔子说:“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恶,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
这句话说的好像有些绝对了。孔子这句话,很像是跟原壤在讲。原壤夷俟。两个脚摊开坐在那,孔子拿一个棍子去敲他脚踝骨的那个人。是孔子的发小,从小和孔子一起长大的,孔子骂他,老而不死,谓之贼。
“见恶”,不是有人不喜欢的意思。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见恶,是被大家所讨厌的意思。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活到了40岁,还整天被别人不待见,被别人所讨厌,这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之所以说孔子这句话现在看来很绝对,是因为古时候,人到了40岁,差不多就到了人生的终点了,古时人到七十古来稀。古时候的人,过了40岁,就要自己准备棺椁墓志铭之类了。
但如今已经不是这样了。《百岁人生》,平均寿命100岁的人生,40岁还是年轻人,而且40岁左右的人,内心也还是个小孩子呢。因此,这个标准在现代,可以放松一点了。
所以,人到老了,要不断地进步,孔子说,老了老了,还有这么多人讨厌你,就是因为你这一辈子都没有进步,都没有学习,就算你学的慢,学得再糟糕,学到了80岁,你也最起码是个慈祥的老爷爷。
孔子说这句话,是为了批评那些一生没有进步的人,但凡人生有些进步,最起码能够做到40岁不会周围的人都不喜欢。
我们不要年纪越大,却始终不招人待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