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一个定制的世界
和现在很多人一样,我在生活中一遇到搞不清楚的问题就习惯性的打开百度搜索。虽然不是完全依赖度娘,但里面往往能找到一些比较满意的答案。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日常百度最多的问题有这么几种: 什么食物宝宝能不能吃,某些食物的功效和营养成分,常见的育儿和儿科问题等等。这些是我搜索频率最高的问题。另外我还比较喜欢明星和娱乐八卦,虽然没有经常搜索,但是百度推荐的有感兴趣的娱乐文章我可能会打开来看。
这些百度大数据就记录了我的喜好,然后,每次我打开百度搜索页面,本来是想搜索某个问题,结果还没有搜,已经抢先在搜索栏下面的推荐文章里看到几条关于养生、食物、育儿或娱乐方面的文章。总会有那么一两条能够引起我的兴趣,我就会点开看。往往是一连看了几条才想起我原来是要搜某个问题的,不是来逛逛的。
以前我还特别喜欢看今日头条。我的喜好是里面某些热门或经典影视作品的深度解读,以及各种人物分析,这样我可以看到一部作品里别人欣赏的视角,以及我没有看懂的部分。另外作为一个80后,我还对一些老牌明星和影视剧的各种前尘往事比较感兴趣。每次我打开今日头条,在首页推荐里总会有大部分文章是这一类型的。
对于这种情况,一开始我是很喜欢的,就像你一坐上桌,就有人能根据你的胃口上菜,倒是省去了自己费心点菜、琢磨菜单的时间和精力了。岂不是一件快事吗?
但是时间久了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儿,可是又说不出。当时我认为今日头条上面基本上都是娱乐消遣性的文章。后来某次偶然的情况下,我打开老公手机上的今日头条,首页让我愣了一下,上面基本上是社会新闻,汽车,财经之类的文章,娱乐明星的也有,只是那么几条,不像我的那个首页,铺天盖地明目张胆的都是这类文章。
我有一种好像被戏弄了的感觉,忍不住冲老公感慨一下:“原来我的世界和你的世界是如此不一样!”
其实事实本来就是这样,只是我没有注意或上心罢了。某平台创始人曾公开说过,他们有强大的机器算法,可以专门根据用户的喜好定向推送符合用户口味的文章。你喜欢这一款,那我们就源源不断地满足你的这一需要。
现在很多平台都是这样操作的。因为总的手机台数就那么多,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就那么多,各平台都需要抢流量,都需要用户粘性,用户的关注在哪里哪里就有收益。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每个用户的喜好选择并定向推送合乎他们的口味的内容,想方设法吸引他们来看。
所以当我手机上出现的内容跟我婆婆手机上的又大不一样时,也就不奇怪了。她每天看的都是怎么老年人养生去病,以及哪里又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使用网络的时代,注定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会大不一样。虽然世界本来就一个,但是我们看到的却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那部分世界好像是私人定制的。
曾经有个网友说,看多了情感博主的文章,你会觉得这世界上满是出轨离婚,婆媳不和的家庭。可是仔细看看身边的人,好像还是普普通通的没有秀恩爱也没有明显问题的家庭比较多。
其实不只是现在,在以往任何时候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限于阅历、认知和环境的不同,都是不一样的。只是程度没有现在那么明显,差距没有现在那么大罢了。
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我们天天见面,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感知到的世界却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费心费力地去一个个网页上搜索,一排排书架上寻找,或者从别人口中努力获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已然了解我们大部分人的喜好,会把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文字或视频及时充分地推送给我们。
可这又是一件不那么完美的事情,源源不断同质的合胃口的内容,会使很多人不自觉地沉迷其中,浪费大量时间而不自知。
另外,经常接受同一类型的信息输入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思维定势,甚至错觉,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
更可怕的是,我们可能会习惯性地停留在这里,从而失去探索世界其他部分的动力和可能。我们与别人与真实世界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可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变化是从未有过的快速。我们不能只舒舒服服地沉浸于其中狭小的一隅,因为这舒服也许是一种假象。
还是回到那句已被用烂的鸡汤话上去吧,要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时时走出熟悉的圈子。带着开放的心,不怕麻烦,去尝试新鲜事物,新的体验。
打开手机,看看你微信里的订阅号,头条或其他内容平台,看看你关注的或首页推荐的是不是都是同一类文章,如果是,那就主动搜索一些其他栏目或作者的文章看看,肯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和收获。
在生活中,还可以去深度接触不同的人,学习或了解一些新的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总之,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现在知识更新换代这么快,我们也要经常给自己的大脑升级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