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日更看成是写日记,日更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由于我平日里有时间记录和反思的习惯,所以日更对我而言还是相对容易的。日更难的地方在于要走出自己反思的舒适区,拓展认知范围,不断将新的(前沿的或者经典的)东西加入进来,浓缩成几个有价值的点,再用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评论——这就是拓展认知的整个过程,而要将这完整的过程呈现出来是有一定难度了。我文章的阅读量不是我在意的事情,获得感和价值以及自我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价值感有高低,无论是娱乐还是学习,努力在某个领域内追求高价值感才是可行之路。刘润对公众号的定位给了我一些启发——他专注商业和个人成长,也就锁定了中国最上进最有商业思维的人群,只要他能提供最够的价值感,流量必然给他的生意带来巨大的红利。润总这一套打法适合大多数人,但是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知道点,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来说其实是噩梦。
当然我没有那么明确目的性和完整的写作回路,唯一的几个目的可能就是非常私人化的,比如说不想虚度时光,感知自己的思考和变化,以更客观的视觉看待生活中的难题等等。对我来说,强行定位有点用力过猛,可能导致我完全不想去写,我并非不像走出舒适区,但比起某个领域,我更想去思考生活本身,也用文字督促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是一种无用之用。
我觉得真实就必有价值。真实这个东西很难去定义,是多少哲学家争来争去的问题,在我看来,足够的现实就是足够的真实,一切对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有帮助的都可以被称为真实。比如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对现实有帮助,就可以称作真实。如果你看了一本小说,它已经对你形成了某种潜在的影响,对你的社会生活肯定也产生了影响。只要你是一个开放的个体,今天的你绝对不是昨天的你,因为你处于真实当中,也有真实的事物对你施加了影响。
照这么看这个世界似乎不存在什么虚假,只有某种关于真实的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的东西就不值得浪费注意力了。比如,某些错误的观点,它并非不真实,但它只会把人引入歧途,让你离现实和社会生活越来越远,让你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我们生活在一个叙事的世界,观点和知识是一种叙事,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也是一种叙事。我们生活在叙事中,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关注叙事的起源和动机,让我们更接近真正的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