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评从维熙《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评从维熙《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作者: 走路的蜻蜓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09:15 被阅读0次

作者在《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中塑造了大山和小溪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的意像,通过对两种鲜明意像的对话,体现了作者对默守陈规和不思进取的态度的批判,高度赞扬了积极向上和开拓未来的精神的决心。“大山”和“小溪”象征着新旧时代交替下,思想界无形的战争。 

从内容看,作者想象力的丰富,所塑造的鲜明意像,具透出一种单纯哲学的两种思维。戏剧式的对话中,有着物理式的相对论,如“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和“嬉闹喧哗是溪水的性格”,刻画出静止与运动两种状态。“你不能安静点儿吗”和“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点明了标题“生与死”。阐述了生是一种新气象,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圆满和新生活的全新开始。 

本文最美丽之出在于它的如诗画般的艺术特色,拟人化的山水形象和诗意化的对话相结合,有寓言般的警示作用。意像鲜明,象征意味蕴藉,山水如画之中有一位“大家闺秀”安闲地酣睡于此,强烈的对比,使湖水意像更具讽刺意味。

作者更是借用多重对比,“大山”与“小溪”的性格对比,“湖水”与“小溪”的生存态度对比,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度到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比,皆衬托出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未来的精神。意像“小溪”诸多反问,也揭示了作者对大山故步自封,愚昧无知的不满和批判。

  “再见——我的远祖”是小溪最后的话,也是作者在本次心灵自我探索中的总结,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宣言。本句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神来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评从维熙《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作者在《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中塑造了大山和小溪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的意像,通过对两种鲜明意像的对话...

  •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文学评论

    文章构思独特,用“大山”和“小溪”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展开“辩论”。全篇运用拟人化色彩,赋予“大山”和“小溪”两种截然...

  • 大山与小溪

    有人羡慕大山的雄伟壮观 有人怜惜小溪的温柔娇弱 然而 大山,高昂 小溪,低垂 大山想抚摸小溪细腻的肌肤 小溪想攀岩...

  • 大山的遐想

    去开阔的山地空间 断开与人群的联系 似乎极具吸引力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间断的需求与通告 马力全开的生活节奏击垮了很多...

  • 生与死,永恒的遐想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种说法,婚娶是喜事可以理解,“白事”怎能称为“喜”呢?家里老人去世明明...

  • 与大山对话

    再好的文章、绘画,如果发现不了真善美,都没有用,而能辨别其中的“假大空”,说明你活得明白,活得有价值。 ——老康 ...

  • 在大山里遇见小溪

    诗/江南谷青 小溪从滑梯上滑下不知道有个怪蜀黍猫在滑梯尽头小溪很疼可它爬起来还在笑 小溪是大山里长的那怪蜀黍是大山...

  • 李白:与大山对话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和以往有些不同。没...

  • Bargaining Advantage(4.11)

    Talking to the Mountain 与大山对话 Many years earlier and thou...

  • 维熙维熙(一)

    “老东西,熙熙要是不上套咋办?”柳春娥一边儿白愣翘着腚鼓捣体温计的杨国将,一边儿心里窜拧着,怎么才能表现得有些病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从维熙《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rh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