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广为人知的戏剧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王子哈姆雷特经历了父亲被害,叔父娶母,恋人自杀,好友反目,最后在比剑时,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纵观哈姆雷特的一生,充满了忧伤、虚无、荒谬的气息。有那么一段时间,可怜的王子颓唐堕落,沉溺于对人性、历史,命运的怀疑的巨大深渊之中,一度难以自拔。幸而王子的内心有着对恋人,纯洁美丽的奥菲利亚热切的爱慕、思恋,和心底不可遏制地,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哈姆雷特重新振作起来,虽然面容依旧忧伤,但是他最后成功刺杀奸王克劳狄斯,为父亲的冤魂复了仇。城中的人们都说:“如果哈姆雷特没有死,他一定会是一位正直高尚的国王。”
人生的痛苦和荒谬,以及由此引发的精神危机、虚无之心,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尤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智者们,优秀的文艺创作者们,如果他们不曾在无人的深夜,与虚无之渊近距离地靠近、接触、交谈过,那么,他们的智慧充其量只是世俗的狂慧,他们作品的价值充其量只是博人一笑,或者迎合某些肤浅、无聊、庸俗之人的口味,或许可以轰动一时,但绝无可能载入人类精神图腾的史册,成为不朽的经典流传下来。
虚无之心可以有好些种升华,化解方式。比如通过审美,文艺欣赏,获得共鸣,就不会感到那样深深的,无人理解的孤独。几百年前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就曾在他举世闻名的作品《哈姆雷特》中借着作品人物之口感叹道:
“亚历山大死了;亚历山大埋葬了;亚历山大化为尘土;人们把尘土做成烂泥;那么为什么亚历山大所变成的烂泥,不会被人家拿来塞在啤酒桶的口上呢?
恺撒死了,他尊严的尸体也许变了泥,把破墙填砌。啊,他从前是何等的英雄,现在只好替人挡雨遮风。”
在他的另一出经典悲剧《麦克白》中,他这样写道: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笨拙的怜人,登场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去,这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一无所指。”
所以可以说,莎士比亚也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他虽矗立于虚无主义之巅,却以深邃睿智的思考和饱含激情的创作力,将它们升华成了一幕幕精彩的经典场景和永恒的智慧火花。莎士比亚身处文艺复兴时期,是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上承宗教对于人生宇宙深邃永恒的思考,下启人的知识、情感和创造力量,他的文艺作品直接启发了千百年后的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心理、文化流派。
毫无疑问,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智者,是人类心灵的发现者,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其华美丰盛的文字和深邃隽永的思考洞察,将一直为后世滑落虚无主义深渊,苦苦探索人生意义的人们提供一盏盏温暖光明的指引之灯,带给人们无尽的启迪和坚实可靠的行进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