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三万撑不起的暑假” —穿鞋的最怕一天成了光脚的

“三万撑不起的暑假” —穿鞋的最怕一天成了光脚的

作者: 三俗哥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09:11 被阅读62次

1

一篇朋友圈爆文《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月薪三万出头,房贷车子管理费家庭伙食医疗等大头支出老公搞定,

只需管好自己和孩子的日常花销即可。

女儿五年级,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

这样一个中产家庭,小学五年级孩子一个暑假,各种培训费用就要三万五。

20000美国游学+5000看护阿姨+2000钢琴课+2000游泳班+6000培优班=35000。

该年轻妈妈吐槽:

看起来每个月累死累活地挣钱还不少,其实孩子一个暑假就能花个精光。

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对教育的焦虑

2

年轻妈妈“不花不踏实,花了照样不踏实!”这很明显是一种左右都不爽的焦虑心态。

月薪3万,年收入35万多。老公负责家庭大头消费,收入应该在其上,保守估计家庭收入在75万以上。也算较高收入的中产了。那么年轻妈妈有什么需要焦虑的呢?是对什么焦虑?是对现状的焦虑和对未来的焦虑。

一、对教育的焦虑;

我们国家的教育特色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考试成绩,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纲。在社会大环境唯利是图的影响下,校园早已不是净土,失去了象牙塔的干净。

在社会风气的侵染下,老师爱钱,学生势利。学生之间逐渐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小圈子中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一些个性善良懦弱的孩子融入不了圈子,必然受到圈内人的歧视。甚至被一个小圈子内的学生群起而攻之。这就是经常发生的校园霸凛事件。

受到中国传统等级意识的影响,加上应试教育对学生其他能力的无视,如社交能力,意志力,自我兴趣开发能力的培养不足等,让一些家庭关爱不够的孩子出现自卑懦弱、自私自利等社会交际障碍。这样的孩子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偏激的人格。

小圈子内的学生自私自利,无法融入有集体荣誉感强的大集体班级中;圈子外的学生自卑懦弱,容易形成偏激的人格。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渐变成了染上社会风气的大染缸。

想起了前段时间,家长们齐声声讨手游“王者荣耀”时,轰轰烈烈的舆论场面。其中一些极端的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个13岁小学生因家长不让他玩“亡者农药”,孩子竟然怒极从四楼跳下,摔断了腿。在医院里,孩对爸爸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

从案例分析来看:孩子在家长那里得到的关爱不足,在学校的同学之间没有融入小圈子,孩子只能在手机游戏中找到自我肯定,以至于玩游戏而走火入魔。

应试教育的弊端

显然应试教育不足以应对未来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的激烈的社会竞争。

各类电视节目中和网络炒作中频繁出现的能力出众,应付大场面自如的“有才华”的孩子们让妈妈们对比自己的孩子,感到了空前的危机。

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住脚,必须让孩子的全面素质跟上成长的脚步。

各种培训机构早就抓住了家长们的消费点。公关宣传狂轰乱炸炸晕了急于突破应试教育,寻找出路的家长。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让妈妈们仓惶地不踏实地选择了出国游学和各种名目的培训班、辅导班。

二、对政策的可持续性焦虑;

《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提到“看起来每个月累死累活地挣钱还不少,其实孩子一个暑假就能花个精光!”年轻妈妈的焦虑从哪儿来的呢?

焦虑出自于她的潜意识。中产阶层看似拥有较高的收入,由于高管类中产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国家的过去、现在都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国外的状况也有相当的了解。他们会认识到建国以来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在政策不稳定的状况下,上山下乡,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给行业精英和知识分子折腾的没玩没了。

经过了改革开放,一批行业精英和知识分子抓住了机会,通过自己的技能优势,获得了财富,步入了中产阶层。一部分人财富得来的十分不容易,他们所希望的是能保住财富。

改开30年来,舆论逐渐放开,但一部分在90年代国企改制过程中下岗的失业工人因多种原因变成了现代城市贫穷阶层。这些贫穷的工人阶级重新还念国企吃大锅饭的时代,怀念毛泽时期的计划经济。甚至用文化大革命的思维仇富,仇恨改革开放。进而迁怒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财富的中产阶层身上。

在国家层面上,改革开放30年了,却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全面否定和深入反省。这种唯唯诺诺、左右逢源的态度让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中产阶层缺乏安全感。特别是渗透到网络各个角落里恢复计划经济,恢复阶级斗争的狂躁呼声,让中产阶层对未来国家政策产生不确定性的怀疑。

三、对低福利的恐慌。

惠州农民因病返贫屡见不鲜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低福利国家的不对等。年轻妈妈“挣得看着挺多,孩子过了一个暑假就花完了”。如果自己的医疗、养老福利有保障,一个月收入花完就花完了,哪会出现这样沉重的感慨!

我们国家的社会福利较低,难以施惠于民,让全民缺乏安全感。比如“罗一笑事件”中的中产父亲罗尔。他宁愿放下道德良心隐瞒事实去网络募捐给女儿治疗白血病,也不愿放弃手中拥有的三套房产。说明他对自己由中产而因病返贫,向下成为低收入人群非常恐慌。

当阶层固化让向上的通道变窄,或者说只有极少部分人通过权力到达社会中高层,而其他大多数人只能走教育这唯一一条途径,进行阶层上升(实际上教育本身也出现资源不公现象)。那么大家只能在掌握教育资源极少的情况下,前赴后继对赌在“孩子起跑线”上的输赢了。

撇过掌握社会主要资源的既得利益集团,教育也许是唯一实现阶层跨越的通道。中产妈妈如果稍微放松一下,激烈的竞争可能就成为阶层跌落的滑梯。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其实三俗哥想到,对于处在焦虑中的中产阶层,“穿鞋的最怕有朝一日变成光脚的”这才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写照。

如果文章一个小小的地方让你产生了共鸣,别忘了关注我。等你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万撑不起的暑假” —穿鞋的最怕一天成了光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d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