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快中秋,可广州的天气还一如盛夏。
走在路上,分分钟能被蒸发成水蒸气,升到大气层,遇冷液化成一场大雨,造福人间。
下午两点,打开微信,看到学校的师弟师妹,在群里吐槽说,学校的课室没空调。
“妈的上课热到内裤都湿了……”
“感觉要中暑,要窒息……”
“刚做梦梦见我在火焰山,热醒才发现原来在课室……”
1.
作为过来人,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而又无法阻挡的闷。
你能感受到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进的也是二氧化碳,只有几只风扇在无力地摇头,新鲜空气都在遥远的空调房里。
“学校有钱建图书馆,有钱装修饭堂,怎么就没钱在课室装个空调?”师弟发了个小视频,放眼望去一排人都自己带了小风扇,“这是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我想起我们上大学那会,每到夏天,课室上座率远远低于其他三个季节。
而且来坚持上课的学生都很有趣,跟趋光的蚂蚁一样,全部分坐在课室的两侧。
因为只有两侧有风扇……
天气闷倒也就算了,老师讲课也闷,着实让学生闷闷不乐。
那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逃课了,大好的青春总不能在这么闷的环境下浪费吧。
2.
关于大学生为什么逃课这个问题,知乎上(@夏雨婷)是这样回答的:
逃课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参加这门课还不如做其他事情更加有价值(包括玩游戏或者睡觉),那么就不应该耽误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又如何呢?
强硬要求学生到课他就会听课吗?
茫茫人海两个人相爱都是奇迹,凑齐几十人同时以最高热情参与一个话题,更是不可能也不现实。
学生之所以选这门课,原因很多,很可能原因仅仅是课程选择本身就不多,或者教师授课水平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这些都不是学生的错。
我问师弟:“那你们怎么不逃课?”
“谁敢逃课啊,现在上课都是按座位号编排的,几号没来,老师对着座位表一清二楚。”
学校这举措可以说很震惊了。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整整忍受了十二年的座位表之苦,没想到上了大学,还要继续接受组织的考验……
为了防止学生逃课,学校真的是费劲了心思——
点名、拍照、录像,还有的学校竟然使出罚款这么折堕的招儿来……
我是理解学校的用意的,但没办法接受。
就像我能理解父母打小孩的恨铁不成钢,但实在没办法接受这种教育方式。
其一,学校想让学生在大热天跑到课室学习,而又不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听课没精神没状态没意思,还是达不到教学效果。
其二,回归到教学的本质,即是任课老师讲的东西,能让学生们有效地接受。那么老师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从小到大经常能听到老师们吐槽:这一届的学生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啊……
后来我终于懂得了老师们的心情,大学四年,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全校的老师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啊……
大一时,有一次我去自习,找到一间课室,只有寥寥三四个人,讲台上有个人在整理东西。
我刚一坐下想学习,台上传来一声:好了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居然是位老师……
听了一会我发现,这位老师讲课只是照着PPT念,内容又晦涩难懂,我整整听了5分钟,耳膜有点痛,就告辞了……
相反,学校有位讲《黄帝内经》的老师,每次课程都爆满,一间可以坐200人的课室,像地铁三号线一样,挤满了三四百人。
原因无他,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博古通今,最吸引人的是她跟我们相处时的人格魅力。
3.
所以当我听到学校用排座位表的方式,来防止学生逃课时,我内心竟感到一丝悲凉。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方式呢?
至于学生不来上课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进度,知乎上(@夏雨婷)是这样说的:
评价学生的学业(打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
(1)学生能证明实力,比如编译器课程,学生自己开发了一个高度兼容C89的C编译器,或者操作系统课程,学生开发了一个部分兼容POSIX的小操作系统,那么此时这个学生来不来上课,考试为0分或者100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2)学生证明他的确在做更加重要的事情,参加比赛、参加某重要项目等等,并且用这些事情置换分数。
(3)允许部分学生申请仅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综合成绩。
(4)允许部分学生申请在不考试不参加课程的情况下仅仅获得及格分。
也许还有很多,并且都值得创新。
这是思想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也是思想将会受到更多阻力的时代。
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学校需要着重培养的方向,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去防止学生逃课。
一来没效果,二来拉仇恨。没必要。
大学生逃课,并不只是因为我们懒。
谁交了学费不想好好学点有用的知识。
创造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我觉得,才能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来上课,行之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
最后师弟说:“有代课啊傻猪,我有个长期合作的,那天下大雨,全班都没来,他第一个到……”
- END -
(原创公众号 | 练功房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