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小马儿 图片/网络精选




士兵突击中,喜欢班长的,不一定喜欢队长,而喜欢队长的,不一定喜欢班长,原因何在?也许可以从中西医来说说。从仁者医心的角度,史今行的是中医,够传统,够东方;袁朗行的是西医,够现代也够西方!此话怎讲,且听我说……
曾在图书馆,偶遇两人争辩中医与西医的问题,一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从仪器检测、体液检验的角度,论证中医的不科学,又从中医的治疗效果说明其治疗的缓慢程度。而另一人则从辨证施治的角度,从文化从亲身体验讲中医的整体疗效。因本人曾在中西医工作八年,忍耐不住插上话去,表明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已及信任。但论据主要是身边经中医治疗好的瘫痪病人,同时谈到现在很多中西医结合治疗,实则是中药+西医治疗,不是真正的中医。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讲整体,讲意境,讲自然,讲融会贯通,而西方的文化则更多讲科学,讲细节,讲传神,讲精确比例。正可谓完全不同文化体系,虽说有很多殊途同归之处,但若用西方的科学方法要求中国的辨证和意境,或用中国的系统和整体去讲西方的细胞、基因,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医疗如是,文化如是。
镜头切换到经典剧士兵突击,史今春风化雨,温润柔和,体察他人,不惜拼却自己的前程,舍己为“多”,重情重义,此君乃传统中华文化之表现;再看其演绎者张译,看看他好民族音乐,听他说军中故事,再看他的寻根之路,真是本色演绎,比史今还要传统,只是裹了现代的衣而已。从医者的角度,史今此君绝对走的中医路线。
再走近袁朗,这位仁兄是事业的成功者,酷酷的外表,是恶的善良人,西方早有《恶之花》等文学著作,以表现现实中的丑恶来表现美的传统。他要的是手下的兵早早面对残酷的现实,为的是战场上少伤亡几个,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其实他在说的也是西方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本主义,他说的是人性,他不承认个性的牺牲。
再来看看我们的袁大队长扮演者老段,典型的科班出身演技派,出演的主角绝对不在少数,而且还是风格各异,讲的是技术和经验,而非本色演出。以从行医的角度而言,袁朗走的是西医的路子,和中医一样治病救人!
仁者医心,史今是以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袁朗讲的科学治病。一个追求意境,一个讲究现实。 前者更传统和东方一些,后者更现代和西方!
注:以上是十一年前的文字,当时正喜欢看士兵突击,写了不少心得,虽是追剧,但也从中西医视角,把人物思考分享给大家!如今看来,虽然不再狂热,依然对剧中一个个人物,善良的,勇敢的,智慧的,坚韧的,有气节的,个个记忆犹新。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大概就是这样,会让我们在未来很多年的日子里,人的样子和感受还记得。
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