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三兄弟
在四川阆中有这么一个景点,叫状元洞。是北宋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儿时读书的地方,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他们也被称为“三陈”。上图中三座塑像便是陈氏三兄弟,中间的是大哥陈尧叟,左边是二哥陈尧佐,穿戎装的是三弟陈尧咨。
在阆中,这兄弟三人非常有名,可谓家喻户晓,城市中有条街就叫三陈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三苏”,但却少有人听过“三陈”。若是详细了解过后,就会发现这兄弟三人确实厉害,一点儿不比“三苏”差。
首先,从科举考试成绩来看, “三陈”要比“三苏”优秀。三兄弟中,大哥尧叟、三弟尧咨高中状元,二哥尧佐一甲进士;而苏轼父子三人中,成绩较好的苏轼是二甲进士。在宋代,科举考试成绩分为三甲五等,一甲3名,即我们常听说的状元、榜眼、探花,被称为“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被称为“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由此可见,三兄弟中成绩相对最差的陈尧佐都比成绩最好的苏轼高一等。
其次,从仕途上看, “三陈”同样要比“三苏”官职高。陈尧叟、陈尧佐官至宰相,陈尧咨官至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而“三苏”父子中,官位较高的苏轼,是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教育、外交、文化部部长)。苏轼21岁进京赶考的时候,还专程来状元洞瞻仰,期望自己科举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亲笔书写“将相堂”三个字,至今仍在状元洞后边的摩崖石刻上。
除此之外,宋真宗还亲笔为石洞外的亭子题名“紫薇亭”(传说三兄弟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有紫微星出现)。司马光在利州(今天的广元)当官的时候,也特地携其子司马光来此状元洞瞻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