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今天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第840天,感谢一路有你。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运动,不负时光、不负卿。我将在这里给你分享,我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片段。
帅气的润总
以下为学习笔记,内容参考自得到APP《万维钢·精英日课³》,希望对你有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效应,叫“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这个词是1999年被正式研究发现的效应。
这个研究非常非常经典,被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做过验证。邓宁和克鲁格研究人的两个能力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你在某个领域的技能水平,一个是你对这个技能的自我评估的能力——也就是你对自己的水平跟别人相比是个什么位置,有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比如说,我画画的技能很差,但是因为我知道我画的很差,所以我的第一种技能水平低,但是我的第二种技能还可以。说白了,第二种技能就是你有没有自知之明,借用李笑来老师的话,就是“元认知”能力。
万维钢的精英课程推荐给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点“迷之自信”,过度自信是人之常情。但是“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自我评估的偏差程度跟能力密切相关:是越没能力的人,反而越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反而还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越进步的人越虚心,越落后的人越骄傲。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还可以拿咱们的逻辑推理来说。如果我逻辑推理能力强,那我听到比我水平高的人讲道理,我至少能听懂,我就能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可是如果我的逻辑推理能力差,我就根本分不出来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分不出对错,再加上每个人天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我就必然认为我其实还不错。还有研究表明,特别自恋的人或者特别外箱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
“邓宁-克鲁格效应”告诉我们:
求知这条路是很难得。一知半解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已经很懂了。你必须先经历一次自信心得低谷,才有可能走上真正的求学之路。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这个曲线的形状是随着技能的增长,一个人的自信心会快速达到高峰→快速跌入低谷→缓慢爬坡→最终达到真正的高峰。
这个形状画的有点夸张,但是这条曲线能提醒我们: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状态。你以为自己挺厉害!因为你根本看不懂什么叫厉害什么叫不厉害——因为想看懂,你首先的比较厉害才行!
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这本书中讲了一个好办法。他说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知道的东西,同时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容易出事儿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东西。为了克服这个思维误区,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塔勒布有一个方法“反图书馆”。有个意大利作家,他家里有三万本书。人们经常问他,你买这么多书读的完吗?塔勒布说问这种问题的都是愚蠢的人。没读过的书比读过的书更有价值,我们家里本来就应该多放没读过的书。塔勒布建议你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储备没读过的书,这些书就构成了你的“反图书馆”。
以自己读过多少本书为荣,那是一种很土的行为。“积读”能让你保持知识的谦卑,书架应该是用来摆没读过的书的,为了谦卑多花点钱没关系。
罗素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句——罗素的名言:
这个世界的麻烦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总是充满疑虑。
以上就是今天的学习,希望对你有启发。
愿我们能成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人
郑武林 2019年7月11日于五峰
我闺女
ps:这就是存储,就是一个仓库,只要不断的用时间和行动耕耘,将来也一定能成为自己的资源——马琛(得到大学第0期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