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思维发展型课堂模式
一、图式课堂产生的前生
2015年7月,县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建一所民办高中,教育局正筹备,除了在全国招聘名校长,还要组建教师团队,当时,我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新团队。
第一年我在实高学校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幸福课程的设计和授课,从认识自我,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学习方法直至后来的生涯规划课,其中乐趣多多,虽然面对的是高中学生,因为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拓展课和生涯规划课,故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在年后的某一天,校长说“能否成立初中部,招初中的学生,做一个实验?”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因为,做了一辈子的初中教育,积累几十年的东西,终于有了一大块实验田。面对领导的授命,信心百倍!但是:“学费每年两万,不包括吃住”让我开始考虑如何招生,招哪一部分的生源为研究目标。
在小小的县城,经济不景气,没有大企业支撑,市民均收入低,有点高的学费,公立学校义务免费教育和县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特色品牌模式和新的教育思想根本吸引不了市民的关注的。
经过整理张胜聚校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我二十几年的创新实战经验基本上设计好初中部模式,之后利用公众号和朋友圈铺天盖地进行宣传,2016年整个暑假都在宣传招生,解读实高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和模式。从七月开始,全体教师加入了招生宣传的团队里,陆续有家长来咨询情况,开始,家长带着太多的疑问,关于收费的,关于课堂模式的,关于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在领导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不少家长有了认同,多次咨询后慢慢地有第一批学生。
奋斗了两个多月,终于在8月底招了不到80名学生,学生们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类是家长做生意或者上班时间比较紧张,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第二种是添二胎,没有时间管孩子,第三种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第四种喜欢实高学校的教育理念。
学生们的成绩除了几个成绩还算可以的,大部分学生成绩得分率不到60%,有的甚至不到30%,还有几个学生数学100分制,只能考个位数,有的孩子英语甚至是0分,不少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好,生活条件优越,养尊处优,学习没有动力和目标,有的交流沟通有问题,有的不适应,不合作,自我为中心,还有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分心,书写类似外星人文字……太多的问题摆在面前。
面对这些状况,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到底从哪里下手?孩子们的一切做法无非就是在追求“归属感和成就感”,斟酌再三,决定把“提高学习兴趣、训练专注力、团队合作、赋予成就感”四个点做为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