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名词解释
-
数据:程序的操作对象,用于描述客观事物,有以下两个特点-
可以
输入到计算机 -
可以
被计算机处理
-
-
数据元素:组成数据对象的基本单元 -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对象: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类似于数组
以上4种名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数据对象、数据元素与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
结构:数据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存在特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即是结构 -
数据结构:指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
算法: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
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 算法
基本概念
逻辑结构 & 物理结构
一般从两个视角对数据进行描述,一个是逻辑结构,一个是物理结构
-
逻辑结构:描述的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
物理结构:描述的是数据在内存中存储的形式
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主要有以下4种:
-
集合结构: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他们之间没有其他关系,如下图所示
逻辑结构之集合结构
-
线性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所有符合一对一的都是线性结构,如下图所示
逻辑结构之线性结构
-
数组、链表是线性结构 -
队列、栈是特殊线性结构,区别在于读取方式-
队列是先进先出,即FIFO -
栈是先进后出,即FILO
-
-
字符串是特殊线性结构,存储内容只能是字符串
-
-
树形结构:数据之间的存在一对多的层次关系,如下所示
逻辑结构之树形结构
-
二叉树、B+、B-、红黑树、哈西曼树都是属于树形结构
-
-
图形结构:数据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逻辑结构之图形结构
物理结构
数据的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存储在磁盘中的方式,这里的磁盘指的是计算机的内存,主要研究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式,包括数据结构中的元素的表示及元素间关系的表示,有以下两种
-
顺序存储结构: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物理存储位置也相邻,顺序表的存储空间需要预先分配,且存储空间是一段的连续的内存,顺序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顺序存储结构
- 优点
-
方法简单,易实现,因为在各种高级语言中都有数组 -
顺序存储结构具有
随机访问的特点
-
- 缺点
-
顺序表中做
插入/删除操作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移动,因此对n较大的顺序表效率低 -
需要
预先分配空间,如果空间预估过大,会导致顺序表后面的大部分空间闲置,浪费内存,如果预估过小,又会造成溢出
-
- 优点
-
链式存储结构: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其物理存储位置不一定相邻,它使用指针实现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且链表的存储空间是动态分布的,链式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链式存储结构
- 优点:
-
不需要提前开辟一段连续的空间,其空间是动态分配的 -
插入、删除操作方便,只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
-
- 缺点
- 链表
不能随机存取元素,如果在链式存储中遍历,需要遍历所有的元素
- 链表
- 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