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被性侵,男生染艾滋,
最近,《南方人物周刊》讲述了人渣禽兽华裔教授王××的故事,人前,他是哈佛大学人博士、MIT牛津大学的硕士。人后,他是发情的恶魔……校园性侵如今如此严重。


01
谈到“性”,你会想到什么?
是你第一次偷偷看过的小黄片?还是你懵懂时撞见父母的“奇怪”举动?对“性”的好奇,如果不能解决在孩提时代,那么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在青少年时期越滚越大,并成为一种压抑内心成长的力量。
青春的烦恼是什么?
相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是学业,也许是工作,也许是爱情。但从来没有一代人,像如今的大学生一样,青春的烦恼已经超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范畴,而成为身体的伤害或精神的创伤。

网络上频频爆出大学生因为遭遇大学教师性侵而抑郁自杀,值得注意的是,被性侵的大部分是女性学生,但偶尔见诸报道的,也不乏部分男性同学。当我们用“禽兽”、“性变态”来评价实施性侵的老师或男生时,我们内心是杀之而后快的情绪。
但被我们所忽略的是,虽然我们并非直接施暴者,但我们却能在源头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也许我们无法手刃施暴者,但我们却能够尽可能早地在家庭教育中加入性教育的内容。
性教育的迫切性,不仅来自于越来越多青年学生遭遇性侵,也来自于数量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三年前引起轩然大波的试衣间不雅视频事件,事件男生和女生在排队等试穿时才认识并开始聊天,而等到他们进入试衣间时,便发生了那些令人想说而不可说的事情。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了国内青年的性观念。这并不是正常的性开放,因为男主大概是性变态,而女主想通过曝光桃色事件换取走红的明天。
博眼球无下限,说的就是这样的行为。但用“性”博眼球凸显的是当下国内性教育的缺失。当今的社会能够接受开放的性行为,但接受不了冲破道德底线的行为。
如果说这种行为只是冲破道德底线,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那么无论男女,用最赤裸的方式xxoo,更有甚者突破男女正常交媾的范畴,选择“无孔不入”,这就给了艾滋病传播的温床。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校园中男男之间的性行为会导致大面积的艾滋病感染,青春在xxoo中沦陷,从数据来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03
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经从十年前的5.77%上升到2017年的23.585,严重超出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

在大学校园闪耀青春之光的外表之下,性侵和艾滋这两股暗流,俨然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两只拦路虎,并且随时有可能吞噬掉青年学生未来的希望。
在购物网站上,HIV动辄月销数千的HIV试纸,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人们对感染艾滋的担忧。
面对大学校园这一略显尴尬的局面,也许有人会说,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负责任的意识可以在一个成人礼后建立起来,但负责任的能力,却难以在一夜之间得到提升。
所以从根源上说,无论是难以治愈的艾滋病,还是留下永久精神创伤的性侵,都应该从最初的教育阶段开始介入。这些问题在大学校园中集中爆发,也很难将百分之百的责任都归咎给大学校园。

04
原生家庭,首先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在国外,性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家庭也是青少年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性意识的基础所在。在国内,这一代大学生的少年时期,社会还不像今天这样复杂,所以很多家庭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
当电视上出现,女孩骑自行车的卫生巾广告,并说出“怎么动都不怕”的广告语时,有家长面对男孩子“卫生巾”是什么时,默默说一句“是补胎的吧”,这虽然是笑话,但也显示出了性教育的严重缺失。这样的性教育结果只能导致孩子只能在摸索中满足自己对于性的好奇,轻者染上自慰、偷窥等不良习惯,重者甚至成为强奸犯。而到了大学阶段,各种束缚的消失,也让青年学生开始放飞自我而走入性的误区难以自拔。

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地设计性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普遍共识。如何判断性骚扰,如何在遭遇强奸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如何避免陷入性虐待,这些都是欧美国家性教育的范畴,而且在不同年龄段会接受到不同的关于性的信息。这样正常的教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性的好奇,从而避免了出现“好奇害惨娃”的事件。而国内这一代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理课上,可能还在享受一堂“难得的自习”。这就是差距所在,也是很多青年学生性知识出现荒漠化的原因。

虽然,性侵和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在任何国家都存在,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国内这一波“受害者”,很多都是在性懵懂中受到了致命一击。在国外,也许存在单纯追求快感而在男男性行为中拒绝保护措施,但在国内,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性行为安全意识而让自己成为被HIV病毒所选中的那一个。
如果把对大学女生的性侵和大学男生染上艾滋当作一出悲剧,那么导演和编剧的名单,也许长到不可想象。
-end-
我的个人公众号:laorenniha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