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人生还有几个7年?

你的人生还有几个7年?

作者: 竹笋57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13:17 被阅读0次

影片介绍

《人生七年》是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系列纪录片。

影片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人生,被浓缩成一部部的纪录片,岁月变迁,仿佛弹指之间。期间发生的事情和变化令人感慨。

影片中的14个人,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被加以浓缩、记录、总结。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不用谈拍摄纪录片,就连日记都很难能够持续记录这么长的人生经历。

平时发发朋友圈也就算是记录了生活了。

生而为人,思而录之。接下来我也想将一些东西写出来,权当记录一下前三个7年。

1

 忆过往

这三个7年来的我,都是读书上学中度过的。

听说这几年来,小学、初中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比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等,而不只限于古诗词了。

其实不仅中小学,鼓励学习传统文化的事情,其实在大学也有发生,一些老师也经常讲起孔孟,易经等等经典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的回温也可以从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节目的走红中看出。

从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个人审美气质的角度来说,

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没毛病。

但当成为强制学习的一部分的时候,总会有些腻味。

想要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培养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从性质上来说是矛盾的。

因为想让“流水作业”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也许不太现实?

现代各国实行的教育制度,都是为了服务本国的经济建设,塑造符合本国意识形态的人而制定的。

古时候统治者的思维是:人才要么为我所用,否则杀掉。

人才会独立思考,所以人才很难适应刻板僵化的体制,是容易起异心的人群。

所以教育,其实并不只是教育,也是一种统治的方式。

让有创造力的人才,在知识的灌输中,消磨时间、精力,以方便统治。

一旦事情被过分得强调,就值得思考背后的含义。

杨庆祥 说:

在另外一部分知识分子那里,他们对传统的追求带有更加直接的政治性。

他们当然不屑于将传统娱乐化,却同样对传统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最擅长于将当代问题历史化,以为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至圣先师”们那里找到答案,于是,一批曾经坍塌的偶像又被重新树立起来:孔孟、老庄、程朱、陆王。

他们试图恢复这些学说在古老中华帝国的显赫地位——实际上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官学”。

……和那些被娱乐化了的传统诗词一样,这些学说变成了一种“伪学”。

“伪学”在当下的盛行让人想起百年前张之洞的担忧:“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2

   记现在

如果说教育的读书是功利地读书的话,那么不功利地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才是能够培养对于传统文化喜爱的方式。

然而,功利和非功利之间差异也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有天晚上和同学讨论功利地读书和非功利地读书。

我说:“非功利地读书,一般是为了自己开心和寻求内心的平和。

这其实已经就带有功利性了。自己开心了,工作学习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好;

内心平和了,就不会想着犯罪,社会的秩序也得以维护。

所以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非功利和功利的区别界限也许并没有那么明显。”

读书这件事情,由古至今都是突破社会阶层的“梯子”。

所以读书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不论是物质上:

科举高中当官发财,高考出色名校高企。

还是精神上:

精神内在超人一等,著书立说流名千古。

从《人生7年》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14个孩子中只有一个算是从普通阶层上升为中层阶层。其余的13人,上层人仍然是上层人,普通人依旧是普通人。

社会阶层的固定也是读书带有功利色彩的原因之一。

毕竟比起其他途径,读书已经算是十分公平和有效的向上突破途径了。

而对于“读完书”的人来说,买房、买车既是社会阶级的证明,也是上层阶级所设置的阶层障碍。

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既然已经享受了,自然不愿意分享,于是有了高房价、户口、医疗、学区之类的障碍。

下层的人为了拥有更多东西,便不停地跨越这些障碍。

花俩三辈子的工资去想办法买房、买车,弄户口。

只是不知道这些障碍是不是会移动?

要是如此,跨越莫不是变成了追赶?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发现阶级是固定的,社会是不平等的,

有人嫉妒仇富,有人厌倦逃离。

所谓成熟的标志是:知道不平等,

而成熟的表现则是:知道不平等,亦不逃避。

因为有了明白后的继续前行,即使上层还是上层,中层也还是中层,下层也没有变化,但整体的水平都在提高。

社会的进步也许就是在这样子的整体上升中完成的吧。

身处其间,往往提供的价值越多,得到的资源越多。

社会更替,价值交换的原则是不变的。

在上升的过程中,有人被留在原地,但谁又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那14分之1呢?

七年之后的自己,会在哪里?

现阶段,一般人的生存已经不存在问题。

如果只用突破阶层这一种评判方式就去定义人生的话,

这人生也未免太简单了。

人生很难被简单地评价和定义。

高度只是人生维度的一个方面,

其他的广度、深度,甚至还有温度,

这些维度让人生复杂多变,更精彩纷呈。

纪录片中,即便出身并不显赫,所过生活也并不顺利,但他们脸上也会有一种淡淡的,名为“幸福”的表情。

阶层不会为感知幸福树立围墙,

平淡生活不会稀释快乐的滋味。

3

   想将来

当物质丰富之后,体验和情感必然受到重视。

未来机器代替了大部分体力劳动,

人将从事有更多偏体验、服务的职业。

各种综艺节目大受欢迎,旅游消费日趋增加。

娱乐化趋势日益深化。

说到底,娱乐业和服务业就是创造幸福和快乐的行业。

7年后的自己,会幸福、快乐吗?

相关文章

  • 你还有几个星期?

    前些天开始了每日4点起床的实验,酸爽的感觉果然不通凡响。不过真是可以把一天拉长,利用这早起的两个小时,安静、...

  • 能让你念念不忘的人还有几个

    如果没有一个萦绕于心的名字,那么,你唇角的微笑为着谁不知不觉地打开呢? 如果,微信里没有一个你在意的朋友,那么,发...

  • 你的人生还有几个7年?

    影片介绍 《人生七年》是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系列纪录片。 影片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

  • 来去匆匆

    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那么几个人,对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过去,还有油几个重要的人物,对自己有一...

  • 那个对你说“晚安”的人,现在还有几个?

    最美的自己是追寻,最美的人生在路上,美丽从来不是刻意的。那些年,匆匆路过,不曾看见路边的 ​​最美的自己是追寻,最...

  • 你一定不要停止奔跑啊,一定。

    温暖的阳光,清幽的小院,一桌几凳,一把瓜子,几个橘子,Wifi,还有几个唠嗑的人…… 这种生活想来是很多忙于生...

  • 你还有几个寒假等待?

    每次我觉得寒假暑假就是我的重生之日。就像武林高手那样,不问世事。仿佛出关之时,重见天日。就可以厚积薄发,笑傲...

  • 《试试你还有几个朋友》

    上个月,我的一个朋友某某因为生意上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笔钱,当他打电话给我时,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因为我们的关系仅仅...

  • 你还有几个好朋友?

    以前觉得没有好朋友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好像每天的事情都要有人分享,开心的不开心的找人说说都很好。现在却越来越喜欢自...

  • 爱你的人为你做的十件事

    一生中能有几个真正爱你的人,你可知道?一辈子又有几个真正懂你关心你的人,你可知道?其实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很多,而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人生还有几个7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n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