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堂21秋冬展正式收官,这里奉上我们的总结报告。
其实,我们此番扩容升级,已经预见了人流的增长,在规划之初,便加宽了通道,并采用3个入口齐开的方式来分流。但现实很“残酷”,4月9日,时堂首日,人潮汹涌,除了签到处观众有积压的情况,内场通道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拥堵。时堂第3日,甚至因为我们对人流预期不足,签到系统还短暂地奔溃了。

本届时堂,从第一天开始,便每天都在翻倍同比人流。除了50%的买手人数占比,高朋满座的时堂更像是一个行业的聚会,圈内大佬云集。对各个参展方而言,突如其来的大量新客户,以及暴增的订单量,也反映出了当下蓬勃的市场活跃度。两倍、三倍、四倍,甚至八倍同比订单,好消息源源不断。



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外宣布,时堂的体量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以往订单量过千万级别的还是少数,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数量不少的“千万俱乐部”:
历经数年的积累,以WGMX玩个毛线〜、Lynn Gong为代表的设计师品牌开始发力突围,订单销量翻了数倍,一举挺入千万俱乐部。

而时堂传统优势品牌,也不断巩固着自己的业绩,比如RE’VAN、ZHANG SHUAI、MUKZIN、MILI.XU、MAO MART homme依旧有不俗的基本盘,表现抢眼。像洲升CHAU·RISING 这样,同样拥有一定稳定客户基础的品牌,甚至本届业绩翻了4.5倍。






独立店铺体量不小的品牌类似Le Fame 拉飞姆也开始重新杀入买手店市场,回归第一季订单量便一跃进入千万俱乐部,提前两天完成销售任务,这仅仅是秋季一季,未来将持续发力买手市场,全年业务预计可期。更多商业设计品牌,日益重视买手店渠道,为我们这个生态带入了更高的成长性。

更让人吃惊的是,有一些成立仅一两年的品牌,或是进入时堂设计师品牌生态圈仅1年的年轻品牌,也迅速挺进了千万俱乐部。shenshen、Seriase、SELAH、幾樣GEIJOENG、BRIGHT BEE、夹生:HALF-MADE_、BIBILEE等均让人心生敬意,即将成为时堂未来的扛鼎者。







千万俱乐部的成员们,总计收割了2亿的订单量,占时堂本届总订单量的46%,而剩余的2.34亿元的订单,则被其余的品牌瓜分。服装品牌平均接单量的中位数在200万元左右,而配饰品牌的接单中位数则为60万元,时尚首饰品牌也有少数几个头部品牌能挺进百万俱乐部。
如此利好的市场,归结于以下几个市场的变化:
1. 新疆棉事件后,国内消费大环境对国产原创品牌进一步利好、灵活,更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国内设计师品牌迎来了大增长;
2. 传统零售商随着整体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属性日益成熟,也纷纷下场,来自非传统买手店聚集城市的新兴客户,加大了对时堂采购的力度;
3. 疫情的持续影响,使得进口品牌式微,国内品牌迎来难得的窗口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追捧;
4. 全国商业地产存量严重,新晋商场纷纷降低合作门槛,广泛接纳集合店买手店,使得买手店原本毛利率低的商业模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友好支持,进一步刺激零售商进入时堂生态。
在各大国际时装周纷纷加入数字化展示之际,TOP100全球设计师联盟、凌迪科技Style3D也在中央大厅SHOWCASE ROOM,展示了包括洲升CHAU·RISING、夹生:HALF-MADE_、BandeNere 班德尼尔、Lynn Gong、TRICKCOO在内5位设计师品牌的数字服装作品。自此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时装秀的方式,突破创意表达的边界,尝试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


最后,我们从去年开始正式开启了Winter+冬展,旨在提高品牌与买手的接触频次,加强重要的冬季波段的产品订货。今年第二届Winter+冬展的日程也已发布。从去年的经验来看,离开了时装周纷繁复杂的忙碌日程,到来的观众会更精准,买手在场内停留的时间更久,无论对品牌方还是买手来说,都是体验极其友好的特展,绝对不容错过。
我们7月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