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产品大学iDesign
“少即是多”的设计,真的对吗(When There’s Noth

“少即是多”的设计,真的对吗(When There’s Noth

作者: jzjz | 来源:发表于2015-11-13 16:19 被阅读953次

作者:David Peter Simon

翻译:jzjz

译文仅供个人学习,不用于任何形式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原作者、文章来源、翻译作者及简书链接,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用户希望产品设计或服务的流程越简单越好,这常常也是设计师们的终极目标。正如Duncan Stephen曾经说,“我们设计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让用户感觉事情很简单”。

毫无疑问,苹果和谷歌创造的极简审美已经被誉为是一场革命,许多设计师也通过出版用户体验有关的书籍以来为这种审美呐喊助威。虽然我们也认同应将产品界面或服务流程设计的简单一些这样的理念,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公司将产品或服务设计的过于简单,而这带来的却并不一定是良好的体验。

那客户要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关于“简约”的问题

我钟爱的作家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译者注:《小王子》作者)有句名言:

“完美不是不需要再附加什么,而是再没有什么从中流逝。”

这也许会让大家产生一些共鸣,但是往往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师中、在各个软件开发社区中,仍然会出现——“什么才是完美的设计?” ;“是否真的是少即是多?” 类似这样的讨论。当这种讨论逐步升温的时候,我们往往最终会聚焦在“产品功能的多少,对产品的简约性是有着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这一话题上。

一方面,以Nick Bradbury为首的阵营相信“产品简约就意味着功能要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有大量的设计师则持完全相反的意见。John Maeda(译者注:John Maeda世界知名的图像设计师、视觉艺术家、电脑科技专家,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教授)甚至在他的书《简单法则》(The Laws of Simplicity)中一开头就写下了一段话来说明实现产品简约化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减法。他书中的第一条法则就是:“最简单的实现产品简约化的方法,就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减法”。

“做减法”这种想法,这几年引领了设计出版物的风潮。举个例子,在2010年,设计师Trent Martens就围绕“少即是多”这一理念写下了一篇思考性文章。在文章结尾,他建议大家要问:“我们从用户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去掉什么,才能让用户更加轻松的做出决策?”

凌乱的Microsoft Word

再回头看看那句“完美不是不需要再附加什么,而是再没有什么从中流逝”中的“完美”,似乎会让人在认同的同时有点不安——到底什么才是判断有没有流失的依据呢?

少即是多?

也许设计上的简约性与产品功能数量无关,而与我们思考方式有关。

Fog Creek Software的创始人Joel Spolsky形象的解读了“简约和产品功能数量间是否有关系”这一难题:

“如果你用‘简约’指那些产品原型高度还原了用户使用的场景的产品,这种产品用户使用确实会很简单。这是对的。如果你用‘简约’指那些在视觉外观上看起来简单的产品,那这个词就只是一个审美领域的词,就好像你可能会把Ralph Lauren品牌的衣服看作是美国主流社会的象征一样。这也是对的。

极简主义审美最近确实很流行。但是如果你以为简约就意味着“功能不多”,或者“专注于一项功能”,这就不一定是对的了。一个为了简单而刻意抛弃功能的产品是走不远的。甚至连iPod都免费提供纸牌游戏了。”

Spolsky很准确地锁定了“简约”与 “少”之间的细微差别,解读了“简约”的复杂性。他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在探讨“简约”的时候,应当尽量跳出只讨论是要更多还是更少的怪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论点:iPod的纸牌游戏——iPod,这样一个被广为认作是“简约”代表的音乐播放产品,也包含了很多设计师看作是“不必要”的元素,比如说纸牌游戏。

所以,我们不能再把“简约”等同于“少”,甚至字典里的定义也明确说明了简约和数量没有关系。简约的定义是清晰、易懂、容易,而不是最少。

保持“简约”,而不是“少”

在设计方面,要实现简约没有一步到位的方法。虽然有一些基本原则和可靠的启发方法,但它们对我们设计的帮助是有限的。简约是取决于情境的;简约是依赖于文化的;简约,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主观的。

想让设计变得简约,最佳方法就是经常观察用户是如何与我们的产品以及服务互动的,从而才能不断挑战、推翻我们一些固有的判断。正如Don Norman(译者注:Don Norman畅销书作家、设计界大牛)所说:“逻辑不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途径——人类行为才是。要避免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谬误——不要用理性寻找解决方案,要观察真实的人。我们要遵从人类本来的行为,而不是心中理想的人类行为。”

真正能帮助我们将设计迭代地更为简约的是用户,而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不断、尽早地寻求用户反馈。多观察,才是真简约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uxmag.com/articles/when-theres-nothing-left-to-take-away#rd?sukey=fc78a68049a14bb2509d9f19af21030df04563fa47590a663a80bd25f2fa1cd2dd1dd244992cdbcfbd6ffb578fd8cd15

相关文章

  • “少即是多”的设计,真的对吗(When There’s Noth

    作者:David Peter Simon 翻译:jzjz 译文仅供个人学习,不用于任何形式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原作...

  • 设计-少即是多

    自信的人,用最少的元素达到最清晰的表意 首先,我举个生活当中心理学的例子,当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不自信或者撒谎的时候...

  • 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496天 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这挺有意思的。 现在我们获取信息太容易了,简直就是信...

  • 《设计心理学2》前言

    复杂设计的含义 在习惯了密斯的金科玉律 “ 少即是多 ” 后,设计师对 “ 复杂 ” 噤若寒蝉,普遍认为复杂的设计...

  • 2019-02-10

    Don't give up when you still have something to give, noth...

  • 分享:一份产品笔试题

    一、你认为什么是“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一种设计理念。Apple的设计风格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

  • 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

    “少即是多” “少”与“多”本是一对矛盾体,为何作者说“少即是多”呢,我认为这里的“少”不仅指做的少,更强调做的少...

  • 2021-07-22

    Don’t give up when you still have something to give. Noth...

  • 阅读,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俗话说“多多益善”,我们在阅读中也经常抱有这种心态。下单了很多书,搜集了很多电子书,收藏了很多文章。 然而,这些书...

  •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读书笔记

    在习惯了密斯的金科玉律“少即是多”后,设计师对“复杂”噤若寒蝉,普遍认为复杂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并因此将与复杂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即是多”的设计,真的对吗(When There’s Noth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xk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