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自己是理性十足的人,还会用逻辑和统计学术语为自己包装形象,好像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
其实不尽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人在处理日常事物时,用的更多的其实是他的自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偷懒,不喜欢进行超负荷运转。
超负荷运转包括这些思维活动:搜集全面的证据进行理性思考,打破原有的认知框架,面对不确定性,处理恐惧等情绪。
直觉会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的许多工作,像一台自动机,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
这种直觉为主的思维模式,我们在互联网世界见的最多。
例如某位明星出现了行为不端,尽管有各种视频内容和人证确定这件事,作为明星的铁杆粉丝和非粉丝之间,通常会吵的不可开交。
哪怕铁杆粉丝在证据确凿之下,默默低下了头,但并不表示他们就接受了那个事实,即使网络争辩平息,铁杆粉丝仍会说,这是有意为之,他们的爱豆被人套路了
死不承认,死不认错,这是我们的直觉行为,因为认错挑战了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威胁到了我们人格的完整性,让我们因事实的变化感到恐惧。
兴许过不了多久,这场争论又会在某个导火索的作用下再次爆发,铁杆粉丝会发起一次反扑,挽回自己的面子。
很多人一面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遇到了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文章又义愤填膺,表示现在的学生和老师一届不如一届。
很多人一面高呼男女平等,实际上要么有伪女权者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要么有男人依旧我行我素,大男子主义一刻不停。
我们一面感谢袁隆平解决了粮食危机,感慨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一面又发誓打死也不回农村。
理性离我们很远,直觉离我们很近。我们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只用直觉思考。
大脑喜欢安逸,喜欢确定性,喜欢快乐的感觉,让我们远离难堪的境地,远离思考的需要。
大脑的懒惰确实给我们省了不少精力,但这种懒散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我们凭借直觉做出许多不合理的决定,最后让我们在失败中感到自责。
当你在自责的时候,大脑反而更加高兴了,因为你又回到正轨了。而人的成长和成功就是要一次次地离开所谓的正轨。
我们怎么对抗懒惰的大脑呢?当然就是要把我们的理性利用起来,强迫大脑进行慢思考,正视自己的错误,拥抱不确定性。
要让大脑做这些,显然是有悖它的本性,所以我们不可能时时成功。我们要的只是提高理性在我们做任何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