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来吃什么?”
周一的早上就接到娘的电话。
我说才周一,离周末还早着那。娘说,你爸爸知道你喜欢吃大锅菜,今天是集,他去赶集买肉了。
一句话,让我鼻子一酸,泪眼婆娑。
长多大,在娘的眼中我始终是孩子。
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已人到中年,依然被年迈的父母牵挂和疼爱。
这么多年,每到冬天,每次回老家,尤其喜欢吃大锅菜。这习惯,多年不变。

娘也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宠着我,即便我的几个哥哥们都提意见,“每次回来都熬大锅菜,换换口味不行吗?”。娘口头答应,但只要我回老家,依然不变的大锅菜,几个哥哥们只能大眼瞪小眼,毫无办法。
娘每次看着我端着一碗大锅菜,坐在院里的马扎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毫无斯文的吃完一碗大锅菜,娘的表情异常高兴和满足......
从小我胃不好,在那个物质极其贫瘠的年代里,娘想尽一切办法,但依然无可奈何。
平日还好,尤其冬天,农村的老家异常寒冷,做出的饭一会就凉了,对于我这挑剔的胃来讲,无疑是种折磨。娘为了养育我,费劲心机,村里的人都知道我小的时候,瘦弱难养,吃饭挑食不说,还经常得病。可想而知,娘在养育我的过程中,异常艰难和费心。
娘说,一次偶然的机会,熬制了一碗大锅菜。我吃的津津有味,自此爱上大锅菜不能自拔。现在想来,或许那个年代里,大锅菜不仅热乎而且容易消化,比较贴合我的胃。
自此,这种爱好多年不变,直到现在。

大锅菜,顾名思义就是用大锅熬制的白菜。百菜不如白菜。
大锅菜是北方最常见的一种菜系。北方的朋友提起大锅菜一点也不陌生。
据说大锅菜起源于农村,这个没有历史记载也无从考证。我想这是正确的。
因为农村家家户户做饭炒菜都用大铁锅。大锅菜的灵魂不仅仅是白菜,更主要的还是铁锅,离开了铁锅,大锅菜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和意义。
大锅菜做饭香,这点对于生长在农村的人体会尤其深刻。同样是蒸馒头,大锅蒸的馒头是城里人用小锅无法对比的,那种香味也是无法比拟的。
这点貌似扯远了,回归正题,还说大锅菜。大锅菜配料非常简单,主料是大白菜,冬天最应季的蔬菜。
北方冬天的大白菜非常的地道美味,因为地域位置不同,北方种植的大白菜全国出名。
然后再放上粉条,豆腐,肉丸子。喜欢海带的可以再放点海带,不喜欢吃粉条的可以放宽粉。
这些配料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定,完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
不管怎么搭配,都非常好吃。

大锅菜的做法非常简单。
就是用农村炒菜的大铁锅,烧热放油,将猪肉炒熟后,再倒入大白菜炒制到松软,最后放上刚才所讲的豆腐、粉条等辅料,然后倒入花椒,八角,酱油,生抽,十三香等调料,最后再放上热水,盖上锅盖,大火开锅后,转至小火慢慢熬20分钟,色香味俱全的大锅菜就熬制成功了。
大锅菜熬的时间越长,越入味,越好吃,白菜完全浸泡在汤汁中,吸收了各种调料的味道,好吃无敌。
当然还有一种吃法,就是不放猪肉,最后等所有原料下锅后,将绞好的肉馅和好,然后下锅成肉丸,出锅后撒上蒜末、香菜,香油。
在冬天寒冷的季节,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妙不可言。
在我们山东老家,最好吃的大锅菜莫过于“事上”的大锅菜。
“事上”的意思就是谁家有结婚,生子等比较大的事时,老家的人都会宴请亲戚邻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农村做大席”。
宴席上最压轴的菜就是大锅菜。

院里支起一个大铁锅,熬制一大锅白菜。即便熬制成熟了,锅底下的小火依然不熄灭,锅中的菜咕嘟咕嘟的熬着。吃上一碗,那绝对让人回味不穷。
这个时候的大锅菜和平时有点不同,白菜熬好后,会在白菜上面撒上一大勺蒸熟的猪肉片。也叫红蒸猪肉片,无疑是更好吃。白菜配猪肉,就像董永和七仙女,搭配无敌。
小时候对这个记忆很深刻,总感觉这样的菜是非常的好吃美味。
长大后,也曾因为这事探讨过,为什么“事上”的大锅菜那么好吃?
最后总结的经验是,大锅菜熬制的时间较家中熬制的时间长,而且在熬制成熟后,依然小火不断的熬着,炖着,菜汤融合,更加入味好吃,就像砂锅煲汤一样,越煲越浓郁。
常言道“千煮的豆腐万炖的鱼”。豆腐也是大锅菜中的灵魂之一,越炖越好吃。豆腐裹着白菜的汤汁,还融合了猪肉的香味,吃起来松软劲道。
这样说起来,我和大锅菜的感情恒久长远,源源不断。
一想到周末又可以吃上娘熬的大锅菜,瞬间,口水流了一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