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2.22|《恰如其分的孤独》

2024.02.22|《恰如其分的孤独》

作者: 铁椰椰 | 来源:发表于2024-02-24 23:51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恰如其分的孤独?

一切刚刚好。

2.为什么认识那么多人还是那么孤独?

世界上那么多人,各种社交渠道爆发,我们认识的和认识我们的也是不计其数,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和我们的意识层次是相同或比我们高的,也就是说当下是懂我们的,与我们同频的。

3.

自我封闭性孤独:极致自恋,不想融入群体

被动孤独:想融入,无法融入

主动孤独:主动选择独处,和自己待一会儿,恰如其分的孤独就是我们真正地能够和自己内心呆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并不感到痛苦,反而是关照自己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4.为什么牺牲这么多,依然不被认同?

妈妈是个家庭主妇,自从我出生后,就没有上过班,在她的表述中感受到了“为什么她付出与牺牲那么多,我却不领情”的味道,甚至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女性不应该做家庭主妇,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这种聚焦让人感受到压力与窒息。书中指出“自我牺牲的关系中没有合作”“自我牺牲的人不承认自己获益”“自我牺牲是自恋者的游戏”,原来这所有的负面表达只是为了说:请你看看我这个人,我也需要肯定与认同。这点在现在的工作中也能找到共鸣。我们总喜欢挑错,找他人的毛病以减轻自己身上的责任负担,常常去否定他人的贡献,而我渐渐认识到,工作中的关系也是关系,毕竟大部分人这一生,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占多数,关系是用来滋养的,而不是消耗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不可以看到自己在做某些事时的意义与价值,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与贡献,时常肯定他们,这些人往往是我们的父母们,我们的另一半,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朋友们,我们的同事们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很好,我也很好,你很重要,我也很重要。所以,不是牺牲,而是服务,是贡献,是爱。扔掉受害者心态,不站在牺牲者的角度,只是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5.“人性中有最美好的部分,也有一直藏在暗处的部分,我们只是把它弄出来看看,让它见见光,不去评判好坏,一个成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接纳,不管我身上有什么,我都不将它看作优点或缺点,这只是我的特质。我可以犯错,也有纠正自己错误的义务。”

我们经常向外人展示自己完满的一面,比如公众场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需要克制。但往往我们与亲近的人是没有社交负担的,比如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孩子们等。但是不是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在与人事物的碰撞中,先暂停批判的眼光,停下来,反求诸己一下,是不是能接受这个稍微有失偏颇的自己,还没有达到某种标准的自己,虽然这些都还只是头脑的游戏,没有什么重要性。所以就看着那些被我们关进小黑屋的“我们”,让他们出来,见见阳光,活出完整来。

6.我们认为外部世界的问题,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和投射。

分裂的人格是一边创造一边毁灭,一边爱一边恨,一边是个受欢迎的人另一边被人嫌弃。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父母怎么对我们,我们便怎么对待自己及一切,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时时活在他们的掌控中无法动弹,我们是有选择权的,只要拿回自己的力量,承担起责任,谁有了责任,谁就有了权力,环环相扣。

7.自我模式四象限

疏离模式:不交往,你不重要,我也不重要。

控制模式:我重要,你不重要。

顺从模式:你重要,我不重要。

成全模式:你重要,我也很重要。

课题分离,分清楚这是谁的事,这是谁的情绪。莫将自己的情绪怪罪于他人,看清是他人的行为激发了我内在情绪反应的模式,所以才起了情绪。中道地认识情绪,例如生气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感觉有力量,可以防御而不受伤害。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这样的情绪合理化,即让他人背锅,而当我们把责任给了对方,对方便拥有了伤害我们的权力,而这权力恰恰是自己给出的,所以一切皆源自自己的造作。当我们不肯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便习得了一种叫“婴儿模式”,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最简单的,最不耗能的,是下坠的。

成全模式中很关键的三点:合作、看到并肯定他人的贡献、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和他们一样)。

一个会说对不起的人是一个自我接纳感比较强的人,也是自尊水平较高的人。但接纳并不代表完全躺平,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与可能,同时我们要积极主动,不是等着他人来满足我们。

8.不恰如其分的孤独:忽视、讨好、讨厌与嫉妒

真正看到生命而非物化及工具化,例如表现出来的是对考试的抗拒,其实是这个生命在面对考试时的无助与害怕。而我们常常忽视眼前这个生命真正的需求。忽视的三大类:需求忽视、情感忽视、价值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们的积极正面的回应,肯定他们的贡献,毕竟多数人活着都渴望得到某种意义的确认和肯定。

讨好分为两种,一种是迎合,即把自己当工具;一种是我要你对我好,是要求,是把对方当工具。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也是讨好的表现之一,可能也是极度自恋的人。

讨厌也是种连接,有一种讨厌源于我们欲罢不能的喜欢。

嫉妒:欣赏不能。如果我们经常习惯性评判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工具来看待,因为工具是有好坏对错之分的,而生命是复杂系统,无法非黑即白的被划分。若我们看到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可以在一个让我们感觉到安全的环境中表达一下,即见见光。当我们这些心理状态慢慢被看见的时候,自己就会慢慢悦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尚能如此,对他人会更容易。

9.痛苦在于完美情结

很多人觉得只有完美才有价值,所以不敢、害怕向他人展示真实的自己,久而久之,自己也慢慢丢失了自己,带上了面具,以为这才是我,只有做别人才是安全的,才是对的。符合社会评判标准的才是好的,才会被人接受和喜欢。我们时常活在这样的颠倒中。

10.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看到自己感受背后的渴望,勇敢跨出成为自己的第一步。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放过那个虚妄的自己,不再苛刻地对待自己。过去以为的错误如今看来只是经历,那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以现在的认知评判里看现在的行为,若是罪恶或错误,拉长整个时间维度来看,是否是一份照见自己的礼物呢,何不欣然接受呢?

11.社交中遵循的五个原则:

做一个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看见并肯定他人的价值。随喜他人的同时,也在喜爱着自己;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接受自己是完整的人,接受别人是完整的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要有循序渐进的分寸感,不侵入他人的情绪与边界是种善良与温柔;

向对方表达善意,善意的发出首先滋养的是人自己。同样,恶语第一个听到的也是自己;

遵循价值交换原则,服务他人,对别人有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正走开启一次只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路途中有伙伴,也有所谓的“敌人”,但终究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面对完整的自己需要勇气,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愿我们都能拥有享受独处的能力,但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很自在,很心安。总之,去沉浸地过自己的生活,去慢慢喜欢自己,去享受美好的东西,去链接,去创造。

相关文章

  • 活在恰如其分的孤独里

    每个节点都需要仪式感,告别也是。 很多认识的女朋友都和我说像你这么放荡的个性,应该更喜欢旅行结婚吧。然而并不是,对...

  • 活在恰如其分的孤独里

    我是撑着一把“孤独”的伞,冒雨去听了一场李健的演唱会。- 题记 我必须承认,我对于李健这个人,是有一点迷恋的。但这...

  • 恰好

    恰如其分大约是人一生的学习课题。 恰如其分的好,恰如其分的坏 恰如其分的谎言,和恰如其分的爱 年轻时,总是太过,爱...

  • 我知道感伤这样就够了

    某些感知觉醒,来的稍晚,却也恰如其分。 我还是不够笃定。不敢直视生活给予我的巨大漩涡。 时间,从热闹的孤独,滑向安...

  • 村上春树 那些触动心弦的句子

    1 曾经以为走不出的日子,现在都回不去了。 2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3 不知为何,恰如其分...

  • 《恰如其分的自爱》|天大地大自己最大,永远不要把老大丢了!

    《恰如其分的自爱》|天大地大自己最大,永远不要把老大丢了! 恰如其分的自爱VS恰如其分的自尊,是素质亦是底线。人生...

  • 恰如其分

    自己恰如其分,身边所有的人事物都会恰如其分。 ​​​

  • 怀旧酒馆‖那日 姑娘从我这儿带走一杯孤独

    这孤独,饱满得恰如其分 成群的甲虫在立夏醒来,爬过脊柱 骨子里生出刺,刺伤试图拥抱的躯壳 我走在幽长的无人小径,携...

  • 城市孤独症,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我个人很喜欢羁绊这个词,私以为它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内心孤独的圣地。每个灵魂都是生来独立而彷徨的。那...

  • 恰如其分的孤独是一剂治疗心灵的药

    文/南国之女 保持恰如其分的孤独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中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通篇下来展现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2.22|《恰如其分的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w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