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
研究证实,当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人格特质(Fisher2016)。有的人生来就是坚定的(assertive), ta们能干脆了当地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而有的人生来就是不稳定的(turbulent),ta们在做决定时,更依赖于他人的建议和世俗的观念,也更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
自我效能指的是人们对于“自己能否靠自己去达成目标”的自信程度(Bandura,2007)。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达成目标,ta们也会坚定地付出努力以实现目标(Gannouni.2016)。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即便拥有一个目标,也不相信自己能够达成它,久而久之,就会在犹豫和退缩中模糊掉自己真正的想法。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所有人都有对人际关联性、能力和自主性的基本需求。人们会将这三种需求,内化为行为调节,以便做出自我决定。自我决定程度较高的人,对他人的反应有自己的理解和成熟的内化逻辑,因此ta们可以很快做出决定。而自我决定程度较低的人,ta们因为缺乏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难以形成内化逻辑,导致很难做出“自己的决定”。
那么,对于一直以来都不太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来说,想要慢慢看清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又该怎么办呢?
1、完成一份“标签式的自我心理侧写”
想要真正地了解自己,可以做一份新型的“标签式自我心理侧写”。不再描述自己的社会身份、表面的兴趣爱好,而是尝试用更简单、精炼的语言,描述内心的自我。
2 区分“表面目标”和“本质需求’
完成新的自我侧写后,你可以试着对这份侧写进行回顾。心理咨询师陈福侠进一步指出,区分什么需求是受到外界影响和干扰后形成的,而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只有那些源于你自身想法的目标,而不是盲目遵循社会期望的目标,才是最契合于你自身情况和实际能力的,不仅可以激发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能让你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3 将情绪作为你的“双面线索”
心理咨询师沈彧慧指出,探索自我需求的第一步,是真诚面对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会给你最直接的反馈。敏锐地捕捉这些感受,并根据它们做出行为反应,是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的重要途径。所以,感知到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固然重要,但客观分析这个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含义,才能帮助我们一步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4、实在不知道要什么的话,做就对了
心理咨询师沈彧慧还建议,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地去体验不同的事物,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对各种事情的感受,这也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找到内心的热爱。当我们累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选择出现时,你也能够凭借它们来为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