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求职季。人才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自怀心事,但大家终极追求莫过于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位。评价理想职位的标准各不相同,但薪酬总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当一家企业亮出员工平均月薪近万元时,你几乎挪不开腿,于是投出了简历。

且停,你对月薪近万元的细节有了解吗?这家企业提供足够多的细节让你去判断吗?因此,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并不是投递简历,而是与招聘负责人探讨近万元的薪酬的内涵与外延。假设这家公司只有两名员工,一名员工月薪一百元,另一名员工月薪两万元,二者平均数就是近万元,即使你入职后,企业开出的薪水是二百元,仍然不会影响这家公司的平均薪酬,的确公司没有说假话;即使没有上述情况,如果该家企业工作时间严格执行早八晚五,只是每周都要求加班,毫不夸张地说实现996、白加黑,将近万元的月薪折算成时薪,或许只有一百左右,还比不了那些初等体育劳动者,牺牲了健康、牺牲了亲情、牺牲了休息换来的高薪,吸引力有多大呢?
在你阅读理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之前,你会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被误导、被欺骗。正如此书所指出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稀缺资源,从未出现在学校的书本中,老师不讲,考试不考,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与行动。

对于诸如平均薪酬之类的问题解决,最根本的就在于识别与该问题相关的道德与信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知道是与非、善与恶、真与伪,那么大概率地讲你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在潜意识中对道德与信仰有着充分的免疫力。
《批判性思维》指出:道德与信仰并不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正因为人类始终在延续生存的故事,所以才有了作为社会规范的道德与信仰。清醒的你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乎别人的言论与行为,走自己的路去让别人去说,不仅需要的是勇气,更多的是自信。对于已经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自我,是不易觉察别人对你的伤害,所以将心比心,你也会将美好与幸福影响别人,让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让离心离德的对手越来越少。

《批判性思维》强调:识别他人道德品质,除了明确道德的形成是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还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同样的结论,自己应该如何去说,别人才不会误解。如果把具有不当的道德说教比作空气污染,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空气都有可能被污染,被污染的空气并不是完全不能被利用,但是我们内心希望避免空气污染,就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避免别人的恶意企图,在日常生活中,像审视别人思维那样去修正自己的思维,只有自我强大了,才不会给别人创造欺骗你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