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哪条路是人们不常走的

哪条路是人们不常走的

作者: 猫小懒虫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20:35 被阅读0次

二月份,读完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现在准备简单复盘本书的内容。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为斯科特·派克。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律,第二个部分是爱,第三个部分是成长与信仰,最后一部分是恩典。

                        自律

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一推迟满足感,二承担责任,三忠于事实,四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在推迟满足感这一部分,作者强调要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事。这让我想到《好好学习》当中提到的:先去解决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艰难,解决时令人痛苦,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但当这一部分问题解决后,再往后做事情会感到非常的简单和顺利。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要真正的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

2.承担责任则需要我们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这是我们最大的自由。这也是我在《活出生命的意义》当中得到最大的启示。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也需要站出来为我们选择的行为负责。

3.忠于事实,要求我们不断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

不只是我们的人生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我们不能用旧有的模式去迎接新的世界。要放下想控制一切的想法和念头,突破恐惧。这告诉我,放下控制欲去改变,去学习,这样才能修订我的人生地图,才能让我们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就意味着要严格地自我反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还要保持一辈子忠诚的习惯。

但是作者提出:对于想进入政治和企业高层领域的人而言,有选择的保留个人意见极为重要,因为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我认为不管干嘛,不管在哪,都应该有选择的保留自己的个人意见。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主管让闺蜜说对上级的看法,闺蜜一五一十得把对主管的不满一股脑都倒出来,结果就是她被炒了鱿鱼。在职场上,不注意表达的时机,可能就会错失良机,在家庭中,不注意表达的方式,可能就造成家庭关系的恶化。好好说话永远是我要学习的内容。

4.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保持平衡,其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比如,如果想要跨入婚姻的殿堂,那就必须放弃自我的一部分,和另一个人融合在一起;如果想和别人处为朋友,那么就需要包容对方,“牺牲”自己的时间或者精力,这样才能成就一辈子的友谊。

在这里,作者说到放弃的时候,又提到了对生命的放弃,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不停的衰老,但是怎样能优雅的老去,就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在心理上“放弃自己的生命”,安然接受死亡的事实,不断地做出退步,接受我们的各种变化。

                            爱

本书中,爱的定义是:

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那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爱是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的目标一致,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需要付出,爱是一种意愿。只有真诚付出,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为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所以爱一个人,却没有付出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

·真正的爱不单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对此我想到的是,爱不在于手段方式,而在于是否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而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两者既独立又相互爱着,所以这才是真正美好的爱。

·坠入情网不是爱,过度依赖不是爱,一味的自我牺牲也不是爱,爱不是感觉,而是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力量和智慧。

·爱最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方式就是努力倾听。我不止一次的在各种书当中提到“倾听”这两个字,但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时还是有所启发。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找住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到底想要说什么,了解对方的处境,体会对方的感受,然后才能去真正的感同身受。

·提到爱,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会说,爱我就给我安全感。但作者却在感到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倾听潜意识深处的声音:“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信心,也是多么质朴的一句真理名言啊。不知道的才会去怕,去担心,而只有体验过,感受过,才能有掌控感,安全感才能自然而然地来。

·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感,必须适当的结束约束,不可能疯狂的去爱每一个人,因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有些爱只能给少数特定的对象。

还记得多年前韩寒电影引出的一句话: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几年前这句话刚刚出现的时候,我总以为喜欢是疯狂的,而爱是理性的,但现在读过此书后有了更深的体会。喜欢是个人意愿,有些人做出疯狂的举动,很可能因为那只是喜欢。而爱必须考虑到对方,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必须尊重对方的感受。

在爱的这一章节中,作者特别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爱,并且提出诗人纪伯伦的两首诗,在这里呈现,留给以后的自己。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子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论婚姻》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

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

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片流动的海洋。

倒满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

一起欢快地歌唱、舞蹈,

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

就像那琴弦,

虽然一起颤动,发出的却不是同一种音,

琴弦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扰。

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

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教堂的梁柱,它们各自分开耸立,却能支撑教堂不倒。

君不见,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成长与信仰

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即使不是基督徒,佛教徒,但是人们也同样拥有自己的信仰。对此,我之前就提到了自己在亲密关系的限制性信念,确实有很多信念是来自家庭,文化环境的。希望让信念乃至信仰改变,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

在这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了科学和信仰的区别。他写道,“对于塑造世界观而言,科学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好的证据之一是科学显著的国际性,而且他们超越了自身文化的小宇宙,更加睿智和务实,也更加接近人类和世界的本质。”但是,作者又提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科学,也有可能流于教条主义”。是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很多时候也都是教条化了。所以,归根到底,我们不应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限制,先看到再相信吧。

                          恩典

“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渡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着很多幸运的事情,带给我们神奇的体验,比如险些发生意外的时候,却安然度过了。我也确实相信这种所谓的“上天的恩赐”。有很多次我都疯狂的在路口骑行,险些被汽车撞到,但是又多次脱离了危险。

恩典,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他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要么完全不为人知,总之无法用现在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

第三,他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

第四,尽管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觉察这样的恩典,然后心存感激的活下去。

借由恩典,作者把话题转移到潜意识当中,而且提到了一种现象,熵。能量自然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使熵不断增加。但是我们的心灵的成长,却需要与自然法则对抗,要不断的努力,经历艰苦的过程。而要想抵抗熵的力量,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克服阻力。

在恩典这一部分,还有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主题——懒惰。

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

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懒惰就是原罪。

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想来,确实可以这么解释。人们总抱着红灯思维,觉得新的信息威胁到自己,又害怕新信息属实,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已作出的努力。归根到底,懒惰会产生无法进步,无法促成心智成熟的现象。不过好在,人的心灵具有抵抗熵的力量,拥有自由的意志,所以我们可以控制自身的懒惰,使人们得以进化。

所以作者说,“恩典是我们自己挣来的。”尽管我们不能凭主观意愿创造出恩典,但却可以打开心扉,迎接恩典的降临,我们要觉察到潜意识当中的那些信息,把握恩典的到来,这样才能让我们度过难关,恢复一些力量。

PS

读完此书,除了了解以上的信息,还让我了解了心理治疗这一领域。这本书让我知道,有一些人虽然花大价钱去治疗室,但却不肯放下,治疗效果不佳,有的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困境,所以很快得到治疗。

少有人走的路,在我看来,是去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这些人毕竟是我们身边的少数。同时,所有能直面自己心理困境,勇于自我完善,追求心智成熟的人,终究是少数。

希望成为这样的少数人,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

相关文章

  • 哪条路是人们不常走的

    二月份,读完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现在准备简单复盘本书的内容。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为斯科特·派克...

  • 走一条人们不常走的路

    读《刘大猫的财富自由之路》有感 刘大猫真名刘欣,何许人也,白手起家25岁财富自由挣到3000万资产。 或许大多数人...

  • 走哪条路?

    不同的路把人引到不同的结局。神的路是生命的路,人的路是死亡的路。 走什么路必须慎重考虑。走神的路要与神和祂的真理认...

  • “走哪条路?”

    “你想好保研还是工作了吗?”“我想考个教资,当做保底一样”“我没有想好” 以前总以为大家都是和自己一样成天混个日子...

  • 很多人走的,未必就是一条好路, 很少人甚至没有人去走的路,也并非就是很差的路, 到底应该走哪条路,又或者哪条路更适...

  • 该走哪条路?

    “我该走哪条路?”爱丽丝问。“这要看你想去哪儿。”猫说。“我也不知道”爱丽丝说。“那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了”猫回答。...

  • 你走哪条路?

    公众号:水手成长日记 -路- Road 你走哪条路? 说实话, 我也不清楚哪条路可以走。 或者,路从来都不是自己选...

  • 你走哪条路

    时时闲着,白天信步花园,听一把鸟声,拢一米阳光,藏一春花香。等夕阳西下,暗香浮动月黄昏,南风余梦,时时泛上心头。 ...

  • 你走哪条路?

    你走哪条路? 以神的道、律法、命令、真理为标准,谨守遵行,是走神的路。以出于人的观念、传统、风俗习惯、潮流...

  • 路 人这一生要走多少路,是坎坷还是平坦,这是个定数,无论哪条路,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无论走哪条路,都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条路是人们不常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xi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