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期里,应该让孩子干什么?上网课?进补习班?做作业?大量读书?做家务?任其自然?2.假期里,应该怎样管孩子?怎么确保他不沉溺在手机或电子游戏里?怎么让他假期过得充实?怎么确保他学业持续进步?怎么跟他能够好好沟通而不至于亲子关系紧张?如果父母上班不在家,怎么管孩子?小学生的假期,应该如何度过?我建议,假期应该把重点放在三件事情上:学习,发展兴趣,承担劳动任务。贯穿这三者的,是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在小学阶段,文化课学习重点应该抓什么?首先,是抓阅读和写作。读写能力是孩子终身受用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的途径主要是大量读写。而平时学生时间有限,大量读写的最佳时间,就是假期。小学低段,我强烈建议:(1)让孩子大量阅读,从绘本、桥梁书到初阶童书。桥梁书和初阶童书,可以用大声朗读的方法;(2)同时,根据老师要求,增加一定数量的长文挑战的训练,以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为宜;(3)最后,可以考虑让孩子录一定数量达到作品级别的讲故事视频,要求要脱稿。小学中段,我强烈建议:(1)把海量阅读作为重中之重,挑战300万字(约30本中等水平的童书):(2)加强自由写作练习,每周至少一篇,最好2一3天一篇,甚至可以挑战每天一篇,每篇不少于300字。小学高段,我强烈建议:(1)如果阅读量不够,就先保持足够的阅读量,读中高阶童书,把获奖的小说系列扫读一下;如果阅读量足够了,那么、开始向经典转移、尝试挑战阅读《西游记》原本或《水浒传》;(2)可以选择一本传记来读,例如《居里夫人传》或《海伦•凯勒传》。如果孩子喜欢艺术或体育,可以量身选择,例如《梵高传》《乔丹传》之类;(3)仍然要加强写作量。每周2篇是底线,也可以不断挑战,甚至每天挑战。字数以500字为底线。其次,是抓英语的输入量。为什么要抓英语的输入量?英语和语文一样,输入量是学习的关键,而不是做题。输入量不够,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而假期,是增加输入量的最佳时期,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英语水平。英语和语文又不一样,语文是母语,重在训练思维能力;英语是外语,重在训练交际能力。这意味着英语在学科教学中,是对智力要求最低的,英语学习更依赖于外部的积累和激励,是时间堆积出来的。换句话说,只要努力,就能学好外语。那么、为什么要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五六年级加强外语学习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学习靠积累,如果语文和英语在小学不强,到了中学很难弥补,这跟数理化还不一样;二是英语学习因为重在训练交际能力,所以,对智力要求不是很高,如果早期占据了优势,例如班里的优等生,就能够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到中学要补,就会事倍而功半,越学越痛苦。而小学学好了,到了中学,信心大增,顺风顺水,特别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那为什么要发展兴趣?首先,不是为应试,不是为高考加分,不是为做艺体特长生,何况兴趣也不限于艺体,而是因为生命需要。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或兴趣(天赋不一定有兴趣,兴趣不一定有天赋),那么,在这方面进行拓展,就是孩子内在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是孩子的自尊和幸福的重要源泉,不是高考加分,是谈恋爱加分。发展兴趣要持之以恒,但是假期肯定是最佳的时段。其次,兴趣会是孩子未来发展的第二曲线。你不能想象孩子将来只拥有考试能力吧?而且还不一定比别人强。因此,第二曲线让人生充满了弹性,充满了可能。为什么我要强调承担劳动任务呢?承担劳动任务包括哪些内容?做家务是最重要的。承担一些工作也是一项劳动任务,例如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可以让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帮忙、体验。也可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义工。当然,也可以去学习一项技能。常见的技能有做饭(能做家常饭、能烧几道菜)、家政(专业地研究家务)、手机摄影(这和兴趣已经没办法区分了)……你总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替孩子做得太多,往往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而是为了安放我们无处安放的爱。我们通过爱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是通过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现在家校之间的模式是这样的:“我会照顾好你的,但你要听话,按我的要求来做,因为这样对你最好。”这个模式是不健康的。健康的模式是这样的:“我们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我会引导你、帮助你、纠正你。”如果没有小学阶段的长期训练,那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乃至于成人后,你很可能要面对一个巨婴,不要说照料别人了,他甚至无法照料自己。现在我们重新回到主题:假期里,应该怎样管孩子?我们已经讲了原则,就是“确立边界,提供价值”。显然,我这里所说的价值,主要是指第三类价值,就是指导价值。但是如果没有以“确立边界”为前提,孩子不会接受你的指导。那么,怎么“确立边界”呢?“确立边界”难在哪儿?首先难在我们的深层观念上,我们总以“我这是为你好”作为名义,对孩子进行没有边界的控制。并且,让孩子无路可逃。确立边界的原则是什么?确立边界,有三条原则。原则一:属于私人领域的,孩子做主;属于公共领域的,确立规则。原则二:界定不清楚的,以说理的方式来裁决;裁决不下的,父母说了算。原则三:在执行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必要的弹性。“发展自我省察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并追求生命意义。”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教孩子怎么达到目标,而且要帮助孩子不断地完成认知升级,即对自己的学习方式、生命态度、价值观和人生意义,不断地进行省察。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地自我调整,持续地迈向人生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