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轻轻的敲门,听到了咚咚咚跑来开门的声音,一听便知是女儿来开门。(虽然带了钥匙,但却很喜欢小家伙来开门,现在分析咚咚咚的声音让我知道她是开心健康的)
这一次,小家伙一开门就说,“妈妈,我给你写了一封信”。我心理纳闷,信?她拼音都没学过,一个字也不认,更别提说写字了,怎么写信呢?然后我故作好奇的说,是吗,妈妈迫不及待的想看看。然后见她手里拿着一张纸,小手轻轻的打开,一边开一边说这个是信的装饰。然后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稀稀疏疏的“字”,远看就像汉字一样,只是更像古代的象形文字。我说信的内容是什么呢?
她开始念起来,“亲爱的妈妈,我想要一个护手霜,因为我的手太干了,如果你不给我买护手霜的话,我就不理你了,xxxx”,大致内容是这样(中间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描述,已经记不清了)
听完后第一反应有点不高兴,信里的句式是明显用了威胁,(当然我心里明白这个说话习惯其实来自于我原来的不好习惯)。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表达出来我的感受和期望,于是我说“谢谢海星的信,妈妈收到了。看到你都可以自己写信了,妈妈很开心;但是妈妈看到了你的信中用了威胁的语气,我不喜欢,也没有礼貌用语”
本来以为小家伙会着急或者哭闹,但是没有。她走开了,过一会了又来了,说“妈妈我又给你写了一封信”
她开始念起来“亲爱的妈妈,我的手太干了,我想要一个护手霜。请妈妈可以帮我买一个,可以吗?”
我开心的笑了。“好的,宝贝,妈妈答应给你买。这等信让妈妈很开心,因为用了礼貌用语,也没有了威胁”
同样一件事情,两封不同的信,两种不同的语言,达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里有几点启示:
1.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请注意,想要孩子也能懂礼貌,父母对孩子的语言也需要有礼貌。
2.想要孩子合作,可以表达感受和自己的期望
3.工作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说话前考虑语言的表达尤其需要别人合作时。
网友评论